当人工智能考上名校
成员 133 帖子 32 + 加入 退出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读杂书的工程师

读杂书的工程师

LV21 VIP 2021-10-21
作者是日本国立信息所研究院教授,理学博士,专攻数学逻辑。作者整本书从数学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与当下主流观点并不一致的看法,例如奇点不会到来,人工智能距离大家所设想的场面还遥遥无期等等。
可能是当下更为主流的声音更响,虽然我也勉强能跟从作者的数学基本去阅读,也大概了解到当下很多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做算法的工作中不乏数学专业。数学作为逻辑思考性很强的一种语言,执行起来也更为明确,语言也更为纯粹。
对于阅读理解能力,作者也对日本的某些学生群体做了调研,和国内情况差不多,阅读能力是灵活性更多、涉及到文化的一种能力,但不足或是欠缺的人数估计也是不少。作者一直在强调阅读理解能力是人工智能难以逾越的鸿沟,这一点和许多别的主流观点一致,即人工智能在同理心、情感共鸣上还远远无法达到人类水平,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最后一道防线。
读过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的书籍,例如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也读过一些论文。大体上能得出的结论是未来对于逻辑性很强、程序执行类工作会面临人工智能的替代,当然了,现在很多事情,特别是工作,都是在逐渐向程序化、标准化过渡和完善,目的就是形成一套高效、具有明显特征的方式,然后好被计算机理解和执行。因此对于许多理工科类、技术性、程序化的工作还是冲击不少。特别是越能总结出一套固定模式的东西越容易被替代。
作为一名工程师还是有些担忧的,毕竟机器不需要发工资和缴纳五险一金,也不会生病 、吃饭、睡觉和请婚假、产假,更不会发脾气,只会完全无条件执行任务,对于讲究投入回报的老板来说更为廉价高效,可能我们都需要重新思考自己工作的价值和寻找未来人工智能不可替代的地方吧。
赞 4
举报举报 收藏收藏

圈内热读榜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