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沧桑
成员 33 帖子 15 + 加入 退出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忘**君

忘**君

LV0 2013-04-22
当初买这本书,是因为觉得选取的视角很有新意。以现代经济和金融的眼光去重新审视晚清的历史事件,这对于在学生时代被灌输了太多意识形态历史观的我们来说可谓另辟蹊径。而且,政治是经济的上层建筑,即使是为了理清政治历史的脉络,经济的因素也不能忽视。何况清末正是外国资本在中国因鸦片战争而打开国门后疯狂涌入的时刻,是国内的洋务派想要通过引入西式实业而自救的时代。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波诡云谲,明争暗斗。以金融博弈来解读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乃至辛亥革命,想必别有一番滋味。而无论是李鸿章,左宗棠这些名留史册的晚清朝臣,还是胡雪岩,盛宣怀这样的红顶商人,他们的故事也有吸引人的地方。本书作者李德林通过轮船招商局创办,赔款股票认购,与日本在煤铁矿产上的暗战等事件为叙述对象,同时从侧面解读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保路运动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应该说还是有不少值得一看的内容。但是,作者的叙述过程中却有几点问题,让全书失分不少。      首先一点就是叙述给人的历史感和真实感不足。作者号称写作过程中参阅了许多档案,然而以小说笔法叙述难免暴露出文学功底的不足。尤其让人无法适应的是李鸿章,盛宣怀等人纷纷操着一口“大白话”互相交谈,还时不时爆出几个现代经济学术语。古装人物说白话不稀奇,戏说历史剧和穿越文里很多见。但问题是那是戏说和穿越,大家知道当不得真,所以不会计较。可像本书这样的题材,那这种写法无疑会削弱真实性,让人无法将书中人物和历史人物对上号。我不知道作者为何不用更严谨的历史论述的方式来处理手中素材,而是写成小说体。也许是为了考虑受众群体的偏好,但至少做到如《货币战争》这样的近似历史著作,效果恐怕也好于现在。      另一个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就是作者在书中的明显立场偏向。李德林的叙述本身带有阴谋论倾向,这没什么不妥,至少我并不太排斥阴谋论。但是,老是把中国人写成阴谋受害者,把欧美写成阴谋施加者,这就有点问题了。这种倾向性的描写反映的是民族主义情结和受害者心理。本书虽然和传统历史教材选取视角不同,在这一点上倒是一脉相承。作者在书中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卑鄙行径”的愤慨溢于言表,为此甚至爆粗口,意淫历史人物。给人的感觉是外国人个个阴险狡诈。可是,难道清朝的官员都是善男信女不成?事实上这些人也都油滑地很,论起阴谋诡计,中国人更是从老祖宗就开始玩了。只不过这一次老革命碰上新问题,在资本的博弈场上因为实力不济而处于下风。但既然参与了博弈,那光骂对手卑鄙显然是给自己寻找精神慰藉。事实上,中国在晚清以后被西方列*打了将近一百年后总结出来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以及随之而来的“强国梦”,基本不关高尚卑鄙什么事。“挨打是因为自己落后”和“挨打是因为对手卑劣”两个理由也并不能整合。可是作者却同时认可两个理由,于是难免会有偏颇。同样的计谋,别人用是阴险狡诈,自己用就是智略过人。这是民族主义者经常出现的叙述逻辑。也是本书无法作为一本秉持客观实证历史观的作品,而只能成为一种略显尴尬的叙述的主因。      说起来,李德林的书我已经第二次阅读了(之前看过《干掉所有对手》),其文笔均不能令人满意。本书中更是错句,错字颇多。不知是作者写得太仓促还是审稿排版不负责任。可能对于某个圈子的人士来说,他的作品有一定吸引力。不过对我而言,恐怕对这位作者的关注也就到此为止了。
赞  
举报举报 收藏收藏

圈内热读榜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