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第一章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问题与挑战

第一节 新时期班主任的工作理念

伴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也在悄然发生着很多的变化。综观今天学校教育的现实,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方法都要与时俱进。众所周知,教育乃立国之本,而在教育之中,班主任的角色特殊而关键。班主任是全面负责班级学生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老师,他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联系任课老师、学生、学生家长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实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是良好班集体建设的关键。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不是仅凭个人经验和责任心就可以成功的。在某种程度上,班主任工作是一所学校工作质量的缩影。可以说,学校的全部工作都与班主任有关。班主任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工作质量,影响着未来公民的素质水平。每位班主任老师可能都有自己的工作理念。结合现代教育的实际需要,班主任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理念。

一、学生是发展的主体理念

当今社会比以往任何社会更加强调发展人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发展主体性人格,在未来的社会中,缺乏主体性的人必将遭到时代的淘汰。我们进行的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而不是被动地发展。

具体而言,要树立三种德育工作新理念。

1 树立平等的理念。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作为平等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出现在教育活动中,享有平等的地位,每个人都有表达愿望、情感的权利,交往双方应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对方的想法、尊重对方的见解。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知识经验和人生阅历均丰富于学生,因此应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引导、帮助学生培养道德意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2 树立互动的理念。在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单向性的,特别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做思想工作,内容枯燥,老生常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和抵触情绪。师生互动关系的确立,可以使师生在德育工作中传递双方的情感、观点、思想,师生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理解的交互活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道德认知和体验。

3 树立开放的理念。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要把封闭式德育工作变为开放式德育工作,把学校的“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爱心互助等活动,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以及心理素养。

二、创新是教育的生命理念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望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世界的变化不可阻挡,只有坦然、乐观地去迎接未来,才能在变化了的条件下立足并前进。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实施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鼓励创新,放弃教师权威意识,班主任要重视、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千方百计地使学生能够最充分地发展创造力,使创新意识在他们的大脑中生根、发芽、成长。有人说,将来的文盲不是不能读书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未来的发展,人的创新能力将会受到空前重视,善于创新的人将成为知识经济最主动、最积极的力量。班主任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聪明才智和主要精力运用到创造性学习中来,要让学生善于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一种追求真理、自由发表见解的氛围,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求异思维,要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班主任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条件,如:组织开展富有创新精神的班级活动,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各项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也可组织创新主题班会,让学生通过一个主题对某一问题进行评价、讨论,活跃学生的思维,达到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目的。

三、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管理理念

“管理就是服务”是一种理念,更应是一种实践。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的影响,教师的管理更多的是说教或者惩罚。在当今社会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下,教师更应该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沟通”的理念。

“管理就是服务”,首先要有正确的责任观和强烈的责任感。对学生负责,是要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而不是只对他的优点或者他的成功负责。坚持这样的理念,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多一些融洽,少一些隔阂;多一些团结,少一些摩擦;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

“管理就是服务”,就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通过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生活状况,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搭建发展成长的平台。在真诚、尊重、赏识、关爱、包容中将服务落到实处。

“管理就是服务”,就要避免事必躬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好班干部、课代表、宿舍长的作用,创造条件去帮助学生成功,通过学生的成功,最终取得集体的成功。

“管理就是服务”,就要不计繁琐,善于引导,做好协调。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事务繁杂,需要细心、耐心、热心和恒心。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塑造具有新的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共同点是以学生为本,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在以学生为本的艺术园地里,我们只有用爱心和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以创新和发展的理念激励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让学生享受爱的阳光雨露而健康成长,才能让太阳的光辉把每一滴雨露照射得更加灿烂、辉煌。

第二节 新时期班主任的角色要求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班主任是这个单位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他在塑造学生灵魂、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进一步强化了学校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这无疑对班主任的工作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班主任必须要重新审视自己,给自己重新定位。

一、做行为上的楷模

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是高尚人格的化身。他对学生的隐性影响是很大的,要让学生接受我们的教育不在于我们有多会说,而在于我们有多会做、做得怎么样。作为一名班主任要谨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永远重于言教,时刻提醒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情感上接纳你,会给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为班主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古人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形;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榜样对学生是无声的教育和有力的鞭策。班主任要成为师表楷模的形象,用行动净化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做生活中的朋友

班主任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为此,班主任不能总是“居高临下”摆出一副“教育者”的姿态,滔滔不绝地训斥学生,不给学生发言的权利,引起学生的逆反,最终达不到教育目的。作为班主任还必须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首先,班主任要耐心、宽容,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班主任要有耐心,允许学生讲清自己的理由,要豁达大度,学会宽容学生,允许学生说错话、做错事,给学生一个补过的机会。其次,要批评有度。批评是教育学生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但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应从转变入手,多鼓励、少批评,即使遇到非批评不可的情况,也要控制自己的情感,抑制无益的冲动,沉着冷静,把握好尺度。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能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也容易接受。再次,要学会赏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班主任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差生,当他们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最后,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班主任对学生要普爱而不是偏爱,要严爱而不是溺爱,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在思想上开导他们,在生活上关怀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到班集体的温暖,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做到“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三、做心理上的医生

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不成熟期,情绪多变、感情易冲动、思想不稳定,特别是高中生自我决断、自我发展意识普遍提高,如果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过分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过分强调普遍性要求,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往往引起个别学生发生心理偏差,影响学生的一生,也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班主任应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尝试做一个心理咨询员,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对学生心理进行合理的引导,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特别是那些较偏激的学生,班主任更应关心,更要引导他们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中激发学生探讨真理的积极性。

四、做各种关系的协调员

班主任是联结老师、学生、学校与家庭的重要环节,需要认识到各种教育力量的重要性,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等方方面面的关系,把学校教育扩展到全社会,成为一名善于交往的“协调员”,力争得到各方面配合和支持。为此要做到,首先在班级管理的众多目标中,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班主任要正确处理好班级学生的关系,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和睦相处,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班主任要正确处理与科任老师的关系。因为班主任工作是否卓有成效,不仅仅取决于班主任个人的工作态度、能力、水平,还取决于各个科任老师与班主任配合的程度。由于学科性质的差异,每个科任老师的教学要求、授课方式、教学风格便不一致,课堂管理方式也不一样,这就需要班主任协调好科任老师之间的关系,班主任要虚心听取科任老师对本班学生情况的反映,维护科任老师的形象,树立科任老师的威信。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主动地配合科任老师,并加强与科任老师的联系。再次,班主任要协调好班级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班主任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关系就要尊重领导,树立全局观念,照顾整体利益,服从领导安排,做好本职工作。最后,班主任还是沟通家长的桥梁。学校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目的愿望是一样的,都希望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但是由于所处立场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就需要班主任通过家访或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相互理解、达成共识,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各项工作得到家长的认同和配合。

总之,在新时期下,班主任尽管面临巨大的挑战,但要迎难而上,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观念,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新事物,支持新事物,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

第三节 新时期班主任的工作原则

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对学校的面貌和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师爱性原则

班主任在其工作过程中要用真挚的爱心去感染、感动、感化教育对象,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热爱学生必然得到学生的反馈,而这种师生之间爱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将班主任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行动,还会使学生感受到这是学校、社会对他们的信任。其次,班主任的爱能激发起学生的热情,尤其是那些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更需要班主任的爱,这样才易于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

二、全面性原则

班主任不仅在工作中要面向班上的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的发展,还要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因素的积极作用,实现各种教育力量的全面协调与配合。班主任应端正教育思想,始终把工作的着眼点投入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班主任工作影响因素多、涉及面广,对这众多的因素只有通过合理统筹、全面协调、有机配合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获得良好的整体育人效果。

三、客观性原则

班主任要从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防止认识上的主观主义。要教育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生活环境、学习基础等都不一致。若班主任对学生的认识不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而是以孤立、静止的眼光看学生,甚至以主观臆测代替客观实际,那么,班主任的工作就会无的放矢。

四、公正性原则

在面对优生和差生上、在灵活运用批评和表扬上、在实施奖励和惩罚上、在给予关心和照顾上、在评写操行和鉴定上,以至于在某些细枝末节问题的处理上都要公正。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应有的威信,才能赢得班集体全体学生的拥戴。

五、民主性原则

班主任在自己的工作中切忌独断专行、搞一言堂,而应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不仅应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而且要广泛听取科任老师、学生家长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尤其在听取学生意见时,班主任既要热心、又要耐心、还要诚心。在具体班级工作中,要提供全班同学发表意见的机会和场合,要尊重每个同学对班级工作提出的批评和建议。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对正确意见要充分肯定,对错误的意见要认真引导,必要时应做出善意的批评。

六、鼓励性原则

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好的,至少中性的固有本性,而这种本性、潜能必然现实化。也就是说,即使品行很差的学生,你如果细心观察,也会发现他所具有的良好的“微量元素”。自尊心和荣誉感是学生前进的内在动力,因此老师的表扬、鼓励能使他们心理得到愉快和满足,也能使他们在班集体或同伴中的地位得以提高。班主任的责任就是要发现、开发、表扬那些“微量元素”,并努力扩大,以达到培养学生成才的目的。

七、参与性原则

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人本思想,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一切管理工作均应从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必须强化被管理者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如此才会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指导者、实践者的班主任应将这一理论充分地应用于班级管理中,大胆培养助手,努力培养学生的组织才能、管理才能,并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变学生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将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采用班干部轮周制、学生负责制、小组负责制、互帮互助结队帮学制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管理,各司其职,而班主任则在遇到重大的问题时才出面帮助处理、协调解决,平时则是以指导为主,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为管理原则、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班级管理体系,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者和实践者。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不但是班级教育由被动转变为自发,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八、师范性原则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更应注意举止文明、仪表庄重。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各个方面都做学生的典范,使他们学有榜样,做有约束。

总之,班主任工作就如同烹调菜品,油盐酱醋要放得适量,少则淡而无味,多则苦而难食。只有适量,才能烹出美味佳肴。相信,经过努力,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每名班主任都会成为出色的独具风格的班级管理者。

第四节 班主任角色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是一份特殊的职业,所面对的是一群有感情、有思想、有个性又有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班级是一所特殊的工厂,它所生产的产品是世界上最高级的产品——人才。班主任这一角色,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每一件产品:班主任不经意间的一句话,或许影响着某个学生的一生;班主任无意间的一个动作,或许能对一个本不太理想的班级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可以这么说,我们可以从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地找到他的班主任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但是,在当前的班级教育和班主任队伍工作中,班主任角色的定位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班主任单一型而非多元型角色

传统观念下,班主任的角色只是学科教师的一种自然延伸,似乎任何教师只要在自身专业方面有所长,都可担任。这种观念今天看来显然是片面的。新理念下的班主任,其角色内涵是丰富的:他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组织者”“管理者”“模范公民”“父母代理人”“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等等。而所有这些内涵对新时期班主任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角色应该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

二、班主任权威型而非对话型角色

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以教师为中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对班主任必须绝对服从。权威型班主任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顺从,但他们亦步亦趋,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更谈不上具备时代所要求的创新精神。时代呼唤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班主任抛弃原来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代之以“对话者”“引导者”角色,提高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参与程度,树立起新时代“生活导师”的形象。所以班主任角色由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

三、班主任限制型而非发展型角色

传统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经常要求学生“不能……”“不要……”往往用规章制度限制学生。这种做法对于学生形成良好行为,矫正不良习惯固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则不能仅满足于此,而是更着眼于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人类正是在不断失败中才不断进步的”,一位哲学家说。新理念下的班主任不应把学生的失误看得太重,而是与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改进与发展,进而去创造;他们对学生不是简单的训斥与限制,而是鼓励其发展与创造。因此班主任角色由限制型向发展型转换。

四、班主任高耗型而非高效型角色

传统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信奉的是“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把班主任本来极富创造性的工作简化为简单的重复劳动,结果适得其反,导致学生逆反心理,耗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但收效甚微。而新理念下的班主任则不同,他充分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与复杂性,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解、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的德育方法上,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去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德育过程的最优化。因此班主任角色由高耗型向高效型转换。

五、班主任经验型而非专业型角色

班主任应充分意识到:教育经验固然重要,但经验不等于科学,某一教育措施在某一时刻对某一教育对象(或群体)是有效的,但另一时期对另一教育对象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教育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不同个性的发展着的主体。现代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艺术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复合体,是教育智慧与教育原理的高度统一。在现实条件下我们强调的是掌握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现代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的班主任。因此班主任角色由经验型向科研型、专业型转换。

第五节 高中各阶段学生的特点

一、高一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高一阶段是学生由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逐步走向成人化的过渡时期,个性渐趋形成。在这个阶段,由于受到遗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学生心理发育呈现出不平衡状态,部分学生的心理年龄还不够成熟,学生心理还会产生波动性,行为情绪化、不稳定。

(一)心理发展的动荡性

高中生的生理发育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知、情、意、行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心理发展存在一定的动荡性。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热情、振奋,但容易狂热、急躁、冲动。克服困难的毅力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是意外状况发生率最高的年龄阶段。

(二)行为情绪化

在行为上表现出明显的善变,感情冲动,自尊心强,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关系上,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老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情绪反差很大,意志比较薄弱,缺乏毅力,一受到挫折便一蹶不振,时常会半途而废、功亏一篑。如在学习上,有时学习态度很认真,有时厌倦学习,甚至逃学;有时考得好了,心里很高兴,得意洋洋;一旦考得比较差就心灰意冷、垂头丧气。

(三)自我意识加强

高一学生随着知识、信息的增多,思维方式的变化,世界观开始形成,逐步适应了疏导型教育方式,他们自我意识逐步加强,不再人云亦云,能运用头脑,对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上升到理性认识,比较贴近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上等诸多活动中也能独立发挥主体作用,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这一阶段高中生智力发展已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情感日益深厚、稳定,带有闭锁性。

二、高二学生身心主要特点

高二学生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男生的生理发育初步成熟,女生的生理发育已成熟。

高二学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知识的增多,人格品质初步形成,个性渐趋形成,但心理发育仍呈不平衡状态,还会产生波动性,部分学生则心理年龄不够成熟,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

高二的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自我意识明显加强,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独立生活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诸多能力都有了进一步增强,但由于社会经验和认识的局限,辨别力不如成人,出现求知欲强与识别力有限之间的矛盾。

(二)思维趋于成熟

该阶段学生的意志力增强,注意能力大大提高,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加明确,渐渐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抽象逻辑思维趋于发展成熟。但学生的辩证思维的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因而有时看问题存在偏激倾向。

(三)个性渐趋形成

兴趣范围进一步扩大,性格特征趋向稳定、成熟,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性格的可塑性仍较大,旧的不良性格特征可能被改塑,新的不良性格特征可能还会产生。

(四)情感丰富潜藏危机

高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环境的熟悉,情感也逐渐变得丰富起来,出现交友热情高,迫切需要情感力量和参加不同类型的群体活动;对异性关注上升,在公开场合转向文饰、内隐,但又有强烈的表现欲,希望引起异性同学的注意、重视、好感,加上与家长存在的年龄隔膜,导致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能由外界得到爱惜的感觉,于是少数学生出现对异性较为稳定的情感,进而发展到恋爱,此阶段是恋爱发生率最高时期。高二阶段学生的动机层次提高,对各方面的关心程度增强,对自身的义务、权利、责任认识不清,当受到不良因素影响的时候,个性就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如讲“江湖义气”打群架、集体逃课等不良行为,此阶段是学生“意外闹事”发生率最高时期。

三、高三学生身心主要特点

高三学生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完成阶段,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脑和神经系统基本成熟。高中男生正处于性萌动阶段,女生则处于性成熟阶段。身体发育、思维发展处于迅速成长时期,学生逐步意识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

高三的学生初步完成少年向青年的过渡,进入青年时代,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但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方面还未达到成熟的阶段,高三学生紧张疲乏、缺乏自信、情绪烦躁、精神压抑、承受挫折能力差等心理问题明显。

(一)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学生倍感疲劳、焦虑

1 高三学习任务量突然加大,大量的练习扑面而来,任课教师为了抢时间,提高自己所任班级的成绩,大搞题海战术,结果学生只能靠拼体力、脑力来应付,睡眠时间急剧缩短,学生生理上难以接受,感到过度疲劳。

2 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老师的希望加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与疲劳。

高三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急切,都希望孩子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将来有一个好的归宿,对孩子高三生活给予过分关注,常常给孩子讲“专心、抓紧、青春不留遗憾”等之类的话,结果高三学生普遍感到家庭压力大、烦躁苦恼。而社会舆论对教师水平的评价也是以学生能升学多少为标准,从而促使教师讲课高标准、严要求,使一些学生课业负担大大加重,使他们感觉力不从心。

3 学生不恰当的自我期望导致心理紧张、焦虑。高三学生绝大多数都有升学的渴望,希望考上大学,能有一个好的未来。然而高考毕竟是选拔性的考试,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而过高的追求目标容易造成“成就感”过分强烈,从而产生心理上的过度焦虑与紧张。

另外,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学校及社会的期望,同学们之间的人际压力,就业与求学的人生选择,媒体的舆论等因素,也使得高三学生经常体验到强烈的压力和内心冲突。

(二)频繁的考试,使得学生的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集中困难

高三的考试真是叫“名目繁多”,诸如周考、科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还有全市范围内的调研考、诊断考、质量检测、大联考等等,临近高考,还要模拟考试,有一模、二模、三模、四模等。一次次的考试,一次次的名次重新“站队”。学生把分数看成“命根子”,对排名特别敏感脆弱,学习较好的学生一旦某次考试失误,名次稍退,就自责不已,伤心欲绝,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易产生抑郁、紧张、偏执的心理,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落在后边的学生经常笼罩在失败的恐惧之中,苦闷自卑。频繁的考试给相当一部分高三学生造成了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集中困难等问题。

(三)人际关系敏感、自控力下降

1 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到了高三,学生发展了新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辩证逻辑思维已趋于优势地位。由于自我意识的高涨,他们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对自己过分关注、脱离现实、自我孤立的危险。

2 自尊心敏感而强烈。高中阶段孩子的自尊心特别强烈,是他们自我意识中最敏感、最不容冒犯的部分。他们逐渐以一种全面、客观、辩证的方式看待自己、分析自己。但是,由于社会经历和认知发展的局限,他们在看待问题时往往易主观、片面和易走极端,如恶作剧、打架斗殴、玩世不恭等等。

第六节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分类

按照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可分为:

1 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原因引起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不间断地持续满1个月、间断地持续2个月。可以控制:不良情绪在理智控制下,行为不失常态;社会功能:能够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没有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不波及其他。

2 严重心理问题。由比较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体验着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的持续时间在2个月以上,半年以下。不可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难以解脱。社会功能: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的影响,尽量避免。出现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教育心理学专家认为:“高考,四分考实力,六分考心理。”学生考前心理状态将会极大地影响到考试成绩。受到学习、升学的压力、不恰当的学校教育方式、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社会不良风气以及学生自身方面原因的影响,高中学生表现出的一般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自身知识储备与家长期望的差距;在乎老师及同学的评价与认同度;短时期内自我高付出与高期待的矛盾;高自尊与自信心缺乏的矛盾;青春期情感萌动。具体表现为:

(一)学习类问题

1 学习压力过大。在各方面的期待与压力之下,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较大,会造成食欲不振、失眠、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严重的导致精神委靡不振、神经衰弱。害怕学习失败,担心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以致随之而来的自尊的丧失。

2 考试焦虑。大部分学生都有考试焦虑情绪,只不过是严重程度不同,提及考试就紧张,考前坐立不安、心神不定,睡不好觉,考试时出现情绪紧张,心慌意乱,记忆卡壳等现象。某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一到考试就慌了手脚,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

3 厌学。这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亦出现厌学情绪。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感到学习没劲,丧失上进的信心,学习欲望低下,进入学习状态慢,对老师缺乏感情。

(二)人际关系类问题

1 人际关系敏感。对同学关系处理不好,过分紧张敏感,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从而产生猜忌心理,影响同学正常交往。

2 偏执。过分固执,听不进不同的意见、观点,从而对同学疏远。

3 适应不良。看不惯当前的社会现状,不适应现有的学校生活和班集体,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教育方法,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从而闭塞自我,产生孤独感。

4 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小学的孩子往往对老师充满了敬畏和敬仰,而到了中学以后,很多孩子都以为自己长大了,他们逐步学会了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再像小学生那样盲目地顺从老师了。还有一些学生对老师越来越挑剔了,甚至会因为和老师产生一点小误解而怨恨老师,与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5 同学相处。高中生都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但是有些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交往能力,如事事处处以“我”为中心,对人苛求,好嫉妒,爱猜忌别人;拉帮结伙,攻击他人;胆小羞怯,不善与人沟通等等。这些不当方式造成了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于是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

6 亲子关系。集中表现在与父母关系紧张、对父母有内疚心理、单亲家庭子女的特殊问题三个方面。高中生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会经常与父母产生冲突,出现了孩子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父母抱怨孩子不体谅自己。

(三)情绪类困惑

1 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病症,学生中的抑郁症主要表现有:(1)情绪低沉。过度苦闷,感到前途渺茫;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2)不良暗示。专往负面去猜测,经常责怪嘲笑自己,过分责怪自己,特别容易哭泣,无精打采。(3)要换环境。在重重压力下,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迫切要求调换班级、学校,总认为环境不尽如人意,反复要求改变。(4)重症患者甚至会产生轻生念头。

2 情绪不稳定。对同学忽冷忽热,对老师家长时亲时疏,学习情绪忽高忽低,心情时好时坏,这主要是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造成的。

3 强迫症。一般表现为头脑中反复出现一些相同的念头,产生重复性的动作,如:反复检查作业十多遍,生怕出错;重复想起是否关好门,重复锁门等。出现轻微的强迫症状,这对正常的生活影响不大,但严重的会产生心理痛苦,造成思想苦闷,情绪忧郁。

4 心理不平衡。常常对成绩好的同学不服气,过分注重自己的弱点,产生自卑、孤独、冷漠、嫉妒、偏激、敏感、猜疑、怨恨等情绪,看不起自己,严重的甚至会做出一些意外的举动。

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1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平时测验与考试

(1)平时的小测及月考都是为了适应高考,成绩的好坏都是正常的。

(2)努力做到“不以进步喜,不以退步忧”,应该从考试中收获更多积极的东西:稳定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应试能力,给自己及时定位,及时查漏补缺。成绩偶尔下降也并不是什么坏事,不理想的成绩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不足,弥补缺陷,迅速提高。平时考试错的越多,暴露的问题就会越多,问题被解决的就会越多,高考时出现新问题的概率就会越小。因此,应该感谢平时的每一次考试,要对平时考试中遇到的困难或挫折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

(3)做好考前准备工作。平时考试的另一个目的是促进及时复习,及时巩固已有知识,因此每次都认真备考,争取每次考试都有最大的收获。

(4)严谨的学习计划。每次考试之前都要能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的情况下,要坚信自己准备充分,充满信心地走入考场。

2 教师要经常鼓励和欣赏学生,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有一则故事讲道:苏东坡信仰佛教,一次与方丈论经,坐于蒲团之上,相论许久。方丈说:“我在你眼里是什么?”苏东坡说:“方丈,你在我眼里是一堆牛屎。”方丈微微一笑,说:“施主,你在我眼里是一朵花。”

苏东坡满意而归,与苏小妹谈及此事。小妹说:“佛家有言,心存污秽缘恶念,你胸中有牛屎,才会把别人看成牛屎。”苏东坡听罢,满脸愧色。

赞美是表达对人欣赏的有效途径,渴望得到赞美是人性的深刻需要。一次真诚的赞美,能使人终生不忘;一句鼓励的赞美,能使人勇往直前;就连一声诚挚的感谢,也能使人如沐春风……不要吝惜赞美,一定要把赞美坚持下去。要相信,真诚的赞美之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和谐之果。

教师是学生的引航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古诺特所说:“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过得愉快,也能让他们过得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叫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我能伤人,也可以救人。”

3 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心理动向。和学生交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宽容、选择合适的地点、把握谈话的时机、避免揭短刺激、避免不愿聆听、避免强加于人。

案例:一次考试后,一位老师找到一学生:“今天我找你来是要和你谈谈这次考试失误的事情。经过我对你的试卷的分析,我发现你存在的问题是粗心。你说是吗?记住:下次考试要专心!好,我的话讲完了,你可以回去了!你回去要好好想想我的话!”这样的沟通不仅无效,而且还会起到负面的作用,要绝对避免。

另外,要通过多种渠道与学生沟通交流。如写周记:让学生对一周以来班级、学校发生的事情发表评论,可以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各种困惑写出来,让周记变成师生情感交流的阵地,使老师把握学生心理动态,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建立自省自查制度:可以在班会中利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反躬自省,几天以来遇到了哪些事,自己是如何处理的,请同学出谋划策,班主任评点谁的方法最好,谁的方法最积极有效,然后将心得记录下来用以指导以后的行为。在班级内设立悄悄话信箱:实践证明,悄悄话信箱十分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4 充分关注每一名学生。调查发现,25%的学生认为老师只喜欢少数同学。

一位学生在周记本中写道: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可成绩却一直不理想,我是一个不被人关注的学生,我在班里似乎是不存在的。老师从来不关心我,同学们从来不理我。我感到很孤独,也很无助……有一次自习课上,我发现老师看着我向我走来,内心一阵莫名的激动。我想,这位老师一定是来关心我的,他也许会问我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作业会不会做?可是,老师走到我的身边,平静地问了我一句话,差点把我气死——“你的同桌今天哪儿去了?”从此我恨这位老师,我决心不跟这位老师讲话。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被人需要、被人关注是一切动物的天性,更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天性。对于正处在身心成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来说,这种“被人关注、被人需要”的愿望就更为强烈,并且因其心理的不够成熟,当愿望无法满足的时候,又极易对其心理的健康发育带来伤害,程度严重者会使其心理上形成阴影甚至障碍。

5 调整心态,避免师源性心理问题。所谓师源性心理问题是指由于教师教育行为的不当,而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近几年来,一些中小学生因不堪忍受教师的讽刺、误解、责罚、打骂而逃学、出走甚至自杀的恶性事件不断见诸报端,也说明师源性心理问题客观存在,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少些功利之心,多些长远思量;少些浮躁之气,多些静心研究;少些说教之功,多些充分沟通;少些简单之法,多些艺术管理。

6 通过活动体验预防或消除心理问题,即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受。活动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人的心理品质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数。

衡水中学班主任工作职责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学校的领导下,班主任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 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责任教育和形势教育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2 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纪律教育。使学生不仅知法、知纪、懂法、懂纪,更能守法、守纪、用法、用纪、护法、护纪,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情感、意志和行为。

3 有计划地(协助)开展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教育。班主任必须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交往心理、学习心理以及个性心理的教育,促进学生对世界和自我形成客观正确的认知,养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情绪适度、意志坚持、行为正确、个性健全。

4 对学生进行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

5 关心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特长。

6 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会同各科教师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和科学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7 负责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的工作。

8 认真挑选班干部,注意培养班级骨干,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

9 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

10 做好行为规范考核和品德测评工作。

11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尤其注重用好主题班会这一教育形式。

12 落实好周一无批评三自主工作,落实好周六道歉日的工作,讲究育人艺术,注重正面鼓励,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打造和谐班级。

13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火、防震、防溺水,注意交通安全。组织好每学期的安全疏散演练工作。

14 做好每周之星的评选上报工作,并注意评出后的宣传和表彰,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氛围。

15 做好班级的消毒防疫工作。

16 做好贫困生的帮扶工作。

17 做好每周日的卫生提升日工作,保证卫生清扫的高效、高质。

18 督促学生认真参加“三操”(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督查每天的个人卫生仪容仪表、教室及保洁区卫生。

19 负责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关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20 充分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力量,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班主任工作手册 - 卷一第一章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问题与挑战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