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各项准备 第1章 深圳发展证券市场

李灏从香港回来后,马上成立了资本市场领导小组。对此,有些人不能理解,便打电话质问李灏。

深圳市政府一纸公文,让王健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了任命,出任证券交易所筹备组负责人。

王健骑着自行车去向投资管理公司的总经理董国良借这笔钱。没想遇上个豪爽人,董国良一口就答应了。

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实行企业股份化,发展资本市场、为企业进行直接融资,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

深圳的决策者们在开创经济特区的试验中,设计和领导了这两个轮子的制造,并亲自驱动其前进。

深圳市在全国率先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改造成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1986年市政府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提出把原企业改造成由国家、其他企业和个人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

1987年5月,市政府决定由人民银行深圳分行批准深圳发展银行首次以公募方式,采取自由认购办法,向社会公开发行39.65万股,每股面额20元,筹集资金793万元作为股本金。

1988年4月,深发展股票首次在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挂牌,拉开了深圳股票交易的序幕。

万科、金田、石化、宝安、物业、华发、中厨等原属国营企业都改造成公众公司,对社会公众发行了股票。

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是全国首创的第一家证券公司。1985年,以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名义起草了成立特区证券公司的报告,在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刘鸿儒的支持下,由金管司司长和主管行领导于1985年9月9日签发批文。

1987年11月14日,特区证券公司由深圳人民银行独资兴办,改组为10家金融机构出资组建的股份制证券公司。

1988年1月8日,公司挂牌的当天仅收购了400元国库券,数额虽小,这可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首笔交易。

1987年,他们承销了深圳发展银行发行的股票,1988年4月11日又与深圳发展银行签订协议,将深发展股票挂牌买卖,成为深圳股票柜台交易的先驱。

此时,深圳特区证券公司一身三任,既当包销商,又作柜台交易,还负责进行买卖股票债券的登记和清算。此时为了推销深发展股票,特区证券公司全员出动,同深发行的员工一起走街串巷,上门宣传,甚至开着大喇叭车摊派推销。有的领导被摊派到任务时,说没有钱买,他们就先把股票给人家,待发工资时再扣款。

有的推销人员在推销中遭到白眼,甚至被扫地出门。这就是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初期运作时惨淡经营的“壮观”景象。

稍后,由于股份有限公司相继成立,上市公司增加,到1989年底,深圳公开发行并上市的股票已达6184万元,市场的参与者达到了4000人之多。

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一家证券机构已经不敷需求,需要从机构、人员和设备上有一个突进。为此,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于1989年7月18日,批准成立了中国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和深圳国际信托咨询公司两个证券业务部。于1989年9月28日,批准成立深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证券业务部,并分别承销了万科和安达两只上市股票。

从1990年4月底开始,由于深圳上市公司的效益好,掀起了一轮股市狂热,几家证券机构门前人流涌动,柜台业务繁忙,证券从业人员超负荷运转,带来市场秩序的一些混乱,为少数人乘机操纵市场、哄抬股价创造了便利。为了疏通交易渠道,加强对市场的引导和管理,1990年8月至11月,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又批准了几家证券营业部。这样,至1990年底,深圳的证券商已扩大到13家14个网点。

随着证券市场的扩大,很自然的就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进行规范管理,建立证券交易所就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成功尝试: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 第一卷 各项准备 第1章 深圳发展证券市场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