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就医知识17问

1.你知道冠心病的四种发病信号吗

冠心病是供应心肌血流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的内腔缩小,由冠状动脉供给心肌的血流相对不足,出现胸闷和心前区疼痛等心绞痛症状。一般认为,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均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子。冠心病多见于中老年,特别是工作紧张、缺乏体力劳动者。女性发病年龄较男性晚。目前,心肌梗死发病的年龄越来越小,最年轻的为30岁左右,以吸烟危害最大。据近几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此病在我国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已患冠心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仍然很高。所以冠心病要坚持早防早治的原则,下列是冠心病的四种发病信号,对于早期发现病情是很有帮助的。

(1)耳垂皱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罹患冠心病的人,耳垂上几乎都有一条皱褶。冠状动脉病变会累及全身小动脉,引起微循环障碍。耳垂作为末端部位,是一种既无软骨又无韧带的纤维蜂窝状组织,易受缺血缺氧的影响,从而产生局部收缩,导致皱褶出现。

(2)角膜老年环。一些老年人的眼球角膜(俗称“黑眼珠”)靠近巩膜(“白眼珠”)的边缘部分有一圈灰白色或白色的混浊环,宽约1~2毫米,医学上称之为角膜老年环,简称老年环。近年来的医学研究发现,老年环是老年动脉硬化的信号,可作为临床诊断动脉硬化的体征之一。研究发现,出现老年环的几乎都有程度不同的动脉硬化症,而患有动脉硬化症的老年人绝大多数出现老年环。

(3)阳痿。阳痿可能是心脏病的早期信号之一。目前的医学研究发现,心脏病患者中阳痿发生率比健康人高,其中完全阳痿发生率就达21%。

(4)下牙痛。有一些下牙痛患者服用止痛药无效,而作全面检查后发现他们患有冠心病,用冠心病治疗药后下牙痛消失。专家们认为,下牙痛和下颌痛往往是冠心病发作的奇特信号。50岁左右的人,特别是男性,出现服用止痛药不能缓解的下牙痛,口腔科检查又无病者,应考虑是否患有冠心病,并及时到医院做检查,以便确诊。

2.心绞痛发作时的胸痛有什么特点

有些冠心病病人在病症发作时常常误以为只是简单的胸痛而已,由于忽略病情而导致严重后果。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胸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但曾有过冠心病史的人就要慎重对待了。因为胸痛有可能是心绞痛发病的前兆,千万不可忽视,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心绞痛发作时的胸痛有如下表现:

(1)胸痛发生突然。心绞痛发作时的胸痛,病人很少或根本就没有先兆,在两次发作期间,病人感觉可以完全正常。因此,对突然发作的剧烈胸痛,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这往往是心绞痛的重要信号。

(2)胸痛的部位不典型。心绞痛发作时,病人的胸痛部位多在前胸部,即以左侧腋前线、胸骨上缘至上腹部为界的区域内。最多发生的部位在胸骨的上部或中部,病人常常难以精确地表达疼痛的部位。

(3)胸痛性质难以准确描述。心绞痛发作的时候,病人常叙述胸部有压迫性、紧缩性、阻塞性窒息感觉,而不是真正的疼痛。但是,病人不敢继续活动,这是心绞痛病人的共同特点。

(4)情绪或活动诱发胸痛发作。劳动、兴奋、发怒、激动、受寒等,都可能诱发心绞痛,特别是饭后、气候寒冷或在刮风天气仍在外面活动,更容易使胸痛发作。这也是心绞痛的重要特征之一。

(5)胸痛发作持续时间短暂。心绞痛发作约持续3~5分钟,时间很短。心绞痛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者较为少见,除非发生了心肌梗死。

(6)胸痛发作的一致性。心绞痛发作的疼痛症状,具体到每一个病人来说,疼痛总是发生在同一个位置,而且持续的时间相同,疼痛的性质也相似,所不同的主要在于严重程度。

(7)硝酸甘油有效。胸痛发作时,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毫克/片),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来说,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一般含药后2~3分钟胸痛即可缓解,这一点在诊断心绞痛的时候非常重要。

总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危险信号之一,医生和病人对此都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出现了心绞痛,就说明病情较为严重,由于心绞痛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有冠心病的人要熟悉心绞痛的特点,并且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

3.心绞痛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心绞痛是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而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营养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出现大于50%的狭窄。能够诱发心绞痛的因素很多,总的来说,凡可增加心脏负担,造成心脏需氧量增加的任何因素均可诱发心绞痛。其中最常见的是过度体力活动,如快步行走、奔跑、负重、剧烈的体育活动等,特别是突然的体力动作。由于在较长时间的休息以后突然进行剧烈的体力活动也易引发心绞痛,故凌晨睡醒后不宜立即起床,穿衣等动作宜缓宜慢。

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度与冠脉狭窄的部位及狭窄程度有关。所以,对冠心病病人体力活动的限制也不尽相同,频发或严重心绞痛者,应严格限制体力活动。其他较常见的诱因有情绪激动、过度兴奋、焦虑紧张。寒冷的天气、饱餐、湿热的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此外,吸烟能造成冠脉痉挛,导致心绞痛的发作。另外,过量的水分丧失(大量出汗、腹泻)未及时补充者也可因血液浓缩、血黏度增加而导致心绞痛发作。

冠心病病人需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上述因素,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这对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也是有益处的。

4.症状不典型的心绞痛有哪些表现

说到心绞痛的症状,很多人表述为心口疼,常见症状是胸闷、憋气,一般呈阵发性发作,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很少超过15分钟。其实不少心绞痛患者,有的表现为憋气,有的表现为牙痛,有的表现为后背酸痛,还有的表现为嗓子堵,也有的表现为肩背痛、咽喉痛甚至头疼、手指或脚趾疼。他们曾看过呼吸科、骨科、耳鼻喉科等,都没查出病来,最后到了心内科才发现是心绞痛。

这些疼痛大多是烧灼痛或钝痛,很少有针刺样、刀割样的疼痛。表现为肩膀疼的患者,易被误诊为肩周炎,如果在劳动时肩膀疼,特别是左肩疼,但针对肩周炎治疗效果不明显,休息后缓解的人,应到心内科查查。后背痛多是一种持续的钝痛,有这种症状的人并不少见。而咽喉发堵的患者也不少见,如果劳动时嗓子发堵,休息后缓解,80%~90%都是心绞痛。

由于心脏的感觉神经纤维分布在颈和胸交感神经所支配的上半身肩臂部位,发作时,就会放射到肩背、颈、咽、下颌、牙齿、面颊,甚至腿部。通常心绞痛患者每次发作的疼痛部位相对固定。如果这些“疼痛”符合心绞痛发病的规律,都要及时到心内科就诊,防止冠心病的病情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5.什么是卧位心绞痛?有什么特点

冠心病病人本身心脏功能不好,而夜间又是冠心病的好发时间。有资料表明,自下午6时至凌晨,到医院急诊的冠心病病人占全天总数的35%。而且经临床研究发现,大多数冠心病病人发病时是呈平卧位睡姿,发作时只要立即坐起或站立就可以缓解症状,医学上将此病症称为卧位型心绞痛。

发生卧位型心绞痛主要是由于病人经常保持平卧位睡姿,使回流到心脏的静脉血比站着或坐着时多,这样就会使心脏的负担加重,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导致发病。

卧位型心绞痛发作特点:(1)发作主要与体位有关。常在半夜熟睡时发作,午休或白天安静平卧也能诱发,而饱餐后平卧最易诱发。(2)发作时间有一定规律。卧位型心绞痛患者夜间第一次发作多在平卧后的1~3小时内,一夜可发作多次,严重患者于平卧后数十分钟就发作。(3)缓解方法简单。发作时患者被迫立即坐起或站立,即可缓解,若同时口含硝酸甘油可加快症状的缓解。(4)胸痛比较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5)发作前或发作时有明显的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心率表现为逐渐增加的形式,尤其是血压升高显著,从而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心绞痛。

因此,冠心病病人更应该选择好正确的睡姿。我们经常采用的睡眠姿势有仰面直腿、左侧面、右侧面,而最好的姿势是侧身屈膝、面向右侧而卧,其理由是这样不会压迫心脏,便于肝脏血液回流和胃肠的蠕动,有利于睡眠和健康。对于重度心绞痛的患者,或冠心病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睡觉时最好睡倾斜床。根据医学研究人员对严重冠心病病人的试验结果表明,倾斜度一般应在10°~15°这一范围内为宜,这种方法可明显减少冠心病的发作。

6.甘油三酯与冠心病有什么关系

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高甘油三酯血症是脂蛋白代谢异常的一种反映,往往伴有HD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和LD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LDL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此外,患高甘油三酯血症时,往往还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高凝状态。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用氯贝丁酯和烟酸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后,冠心病死亡率的降低与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的下降呈显著相关。

ATPII(Adult Treatment Panel)报告将甘油三酯水平分为四级:正常水平--低于2.3毫摩尔/升;临界高水平--2.3~4.5毫摩尔/升;高水平--4.5~11.3毫摩尔/升;极高水平--超过11.3毫摩尔/升。甘油三酯处于临界高水平和高水平的患者,常常伴有导致冠心病危险性增加的脂质紊乱,如家族性复合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性脂质紊乱血症。甘油三酯水平超过11.3毫摩尔/升的病人患急性胰腺炎的危险性大大增加。根据中国人的体质状况,如果人体内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为0.34~1.7毫摩尔/升的就是最理想的水平,血清甘油三酯水平>1.7毫摩尔/升的为高甘油三酯水平。

7.理想的血总胆固醇水平是多少

对于无冠心病的成年人,总胆固醇低于5.2毫摩尔/升为理想的血胆固醇水平;总胆固醇介于5.2~6.2毫摩尔/升为临界性高血胆固醇水平;总胆固醇超过6.2毫摩尔/升为高血胆固醇水平。若总胆固醇水平超过6.2毫摩尔/升,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迅速上升。研究发现,当总胆固醇为6.2毫摩尔/升时,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是总胆固醇为5.2毫摩尔/升时的2倍。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DL胆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会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低水平的HDL胆固醇(指低于0.9毫摩尔/升),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较高水平的HDL胆固醇可保护人群不患冠心病,即HDL胆固醇超过1.6毫摩尔/升为冠心病的负向危险因素。

最近的研究表明,无论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或低,只要HDL胆固醇水平降低,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

8.哪些因素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其发病绝大多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疼痛或压迫性疼痛,或表现为紧缩感、烧灼感,并逐渐向左肩、左臂放射,常使病人有濒临死亡的感觉。疼痛时间一般持续30分钟以上,含服硝酸甘油也不能缓解症状。少见的疼痛部位有右胸、下颌、颈部、牙龈、上腹部,罕见的有头部、下肢大腿甚至脚趾疼痛。

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因素很多,有冠心病史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加以注意。尤其是在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以下情况时,可加重冠脉狭窄程度或增加心肌需氧量,从而造成心肌严重供血不足,即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1)长久处于寒冷或高温的环境下。病人可因气温寒冷致使血管收缩,容易导致病人血压升高及冠状动脉血流减少。高温时病人因过量出汗,在未及时补充水分的情况下可致循环血容量减少,血黏度增高。

(2)暴饮暴食后,尤其是过量进食高脂食物或在喝酒后。

(3)持续过量吸烟。

(4)情绪过度激动、紧张与劳累。

(5)超负荷体力活动。

(6)任何原因导致的严重贫血。

(7)某些内分泌疾病未予控制时。例如伴有甲亢、糖尿病等疾病。

(8)持续高血压未予控制。

9.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有哪些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多为突然发病,少数患者发病时症状轻微,1/2~1/3的患者在发病前1~2天至1~2周或更长时间内就有先兆症状。

这些先兆症状主要表现为病人感觉胸骨后疼痛或有压迫感(尽管老年人心绞痛多不典型,但临床上仍有20%~30%患者以典型心绞痛症状入院),同时这一阶段内,心绞痛发作比以前频繁,程度也较重,持续时间延长,并且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都不能缓解病状,甚至在病人休息或睡眠时发作。有的心绞痛还表现为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和心动过缓等现象,或伴有血压下降、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症状,同时出现头晕、心悸、牙痛、咽痛、嗜睡或烦躁等不良反应。

所以,当发现有这些症状时,病人千万不可粗心大意,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下面是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表现的具体分述:

(1)疼痛。为最早出现而突出的症状。其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常表现为胸骨后有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甚至濒死的感觉,还伴有大汗和烦躁不安等症状。病发时持续时间可长达1~2小时甚至10多个小时,个别患者病情时轻时重可达数天之久。有25%~50%的病人为无痛性心肌梗死,常见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这是因为老年人梗死面积大,梗死区心肌传导痛觉神经纤维减少,且对疼痛敏感性较低的缘故。

(2)心律失常。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是引起死亡,特别是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心肌梗死后3天内心律失常发生率可达90%以上,而以最初24小时最为多见。前壁梗死时,多表现为室性心律失常。下壁梗死时,多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房传导阻滞。病人要当心出现频发房性早搏或房颤症状,以免导致急性左心衰竭的病状发生。

(3)心力衰竭和休克。是心肌梗死的主要表现之一,两者的发生率共约占全部病例的50%,这两种状况可单独也可同时出现。休克时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凉、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甚至昏厥。心衰时大多数病人会出现呼吸困难或急性肺水肿等病状,并常有紫绀及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的现象。心力衰竭和休克一般发生在梗死3天后,但重者可与心源性休克并存于早期,后期可出现慢性右心衰竭。

(4)胃肠症状。发病早期剧痛时常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出现心动过缓并伴有消化道症状,且腹部无压痛、反跳痛等急腹症表现者,应警惕心肌梗死。

(5)其他症状。主要是发热、白细胞增加、血沉加速。发热多在发病后1~3天出现,体温多在38℃以下,常持续1周。

10.导致冠心病猝死的原因有哪些

少数冠心病病人的病情凶险,来势凶猛,预后不良,有的甚至发生猝死,对此应提高警觉。导致冠心病猝死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供给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主支突然发生梗死(通常由血栓造成)现象,致使心肌大面积急性缺血和坏死。

(2)急性心肌梗死后由于心肌缺乏营养而变得脆弱,容易导致心肌破裂。

(3)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致使心脏电生理紊乱,从而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纤颤)。

11.冠心病病人定期体检有什么好处

冠心病病人为能了解自己的患病程度,了解药物的治疗效果,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只有通过定期检查才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听取医生的意见和建议,用以指导以后的日常活动和治疗计划。冠心病病人应提高对定期身体检查重要性的认识。

有些年龄较大的冠心病病人,由于自身对疼痛的体验迟钝,或是患病时症状不典型,常常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定期身体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病情变化,以便于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冠心病病人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期间,有时心律失常可能会加重或性质改变,有的药物对肝肾功能可能会有影响,定期身体检查不但会了解心律失常的转归,也是指导停药或改药的重要参考;一般冠心病病人在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过程中,每周应做一次血压、脉搏和心电图检查,一个月左右应做一次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检查。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还应加做心肌酶学检查;冠心病稳定阶段,至少半年应做一次较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肾肺功能、眼底、血液生化、X线胸片等。这样不但能了解原有冠心病的情况,也对防治冠心病的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提供了依据。

12.检查血脂前,需注意什么

冠心病病人定期检查血脂非常重要,这是因为高脂血症是导致冠心病的因素之一。高脂血症的形成有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常常从青壮年就开始侵袭血管健康,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常被人们忽视。冠心病病人如果再并发高脂血症的话,就犹如雪上加霜,所以冠心病病人要养成定期检查血脂的习惯。不过检查血脂前,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采血前需禁食。采血前一天的晚上要禁食。时间是前一天晚上从10点钟开始禁食,保证空腹12小时以上才能于次日早上9~10点钟采取静脉血。

(2)取血化验前的最后一餐不要吃高脂食物,并且不能饮酒,因为酒精能明显升高血浆中的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导致化验结果有误差。

(3)要在生理和病理状态都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化验。这是因为血脂水平可随一些生理及病理状态发生变化。如创伤、急性感染、发热、心肌梗死、妇女月经、妊娠等。

(4)在服用避孕药、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氯噻酮)、激素类药物后不要检查。因为这些药物可影响血脂水平,导致检验的误差。

血脂检查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到医院采血化验前务必注意上述几种情况,这样才能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无误。如果检查出血脂有异常,应当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复查血脂,最后请医生帮助确定高脂血症的诊断。

13.为何心梗发生后溶栓治疗宜早不宜晚

心肌梗死的发生就是因为在冠状动脉本身狭窄的基础上,血栓又阻塞了冠状动脉。因此,心肌梗死后立即清除血栓就成为当务之急。如能尽早应用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的药物,恢复心肌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保护心脏功能,并消除疼痛,可降低病死率15%~25%。

溶栓疗法如同疏通下水道一样,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即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后数小时内,应用药物或一些机械的方法,清除冠状动脉腔内的“水垢”--血栓,使冠状动脉重新“畅通”,血流得以通过,心肌得到再灌注,就可以增加缺血心肌的氧供应,使濒于坏死的心肌得到尽可能的挽救,使心肌梗死的范围缩小,心脏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对病人施行溶栓治疗是越早越好,因为梗死时间越长,坏死的心肌就越多,时间太久,心肌细胞都坏死了,溶栓就失去了意义。冠状动脉阻塞20分钟以后,心肌细胞就开始发生永久性的损伤,并开始死亡;3小时后,整个心室的“墙壁”就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垮塌”了;6小时后,几乎整个心室壁坏死。因此,冠状动脉要在阻塞3小时之内再通,才能避免心肌梗死发展到全壁坏死的程度,被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平均在75%左右。

通常溶栓治疗的方法有静脉内溶栓和冠状动脉内溶栓两种。由于静脉内溶栓治疗不需插管,简便易行,易于推广,而且可在一般医院内进行,甚至可在救护车中进行,因此使用更为广泛,现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措施。

14.冠心病病人出现腿疼症状为何要小心

冠心病病人看病时把心脏症状告诉医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如果有过走路时腿疼、休息后好转的症状也别忘了告诉医生,因为腿疼也是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除心脏上的血管外,还常累及脑部动脉和外周动脉等多个部位。一个部位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意味着其他部位的动脉也有着相似的病理过程。无论有没有症状,有多处血管病变的病人更容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尤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老年人腿疼并不是衰老的表现,很可能是下肢动脉性疾病引起的。事实证明,冠心病病人中有40%的人合并有下肢动脉性疾病,而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中有60%存在有严重的冠心病。

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下肢动脉性疾病患者并没有走路时出现腿疼的症状。为使这部分患者能及早发现疾病,建议病人在测血压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关注一下自己的“踝臂指数”(即上下肢的血压差)。这一指数小于0.9即为异常,是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一种可靠的方法,而测试的过程如同测血压一样简便。这就是说,血压不仅要在手臂上测量,还要在脚腕上测一测。

15.冠心病病人为什么要注意血糖变化

许多冠心病病人清楚地知道冠心病与血压异常、血脂紊乱和肥胖关系密切,却忽略了对血糖的重视,这是万万不可的。如果忽视了血糖含量对冠心病的影响,也会加重病情,贻误治疗时机。

有些冠心病病人没有糖尿病,但是很可能已经有了糖耐量异常的症状,这是糖尿病的一种前期表现。如果进一步发展到糖尿病,由于血糖高,对血管有破坏作用,会加重血管的粥样硬化。因此,发现自己得了冠心病的人,如果以前没有糖尿病,也应该定期检查血糖和糖耐量,以利于及早综合控制病情。

16.冠心病病人做手术为何需谨慎

当冠心病病人患有其他疾病需要手术时,病人和家属最为担心的是能否耐受手术,这是一个值得慎重对待的问题。因为做任何手术都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对于这一点,冠心病病人也不要太过担忧。如果经检测病人的心功能较好,近期无反复心绞痛和心律失常发生,每小时能行走12~15千米而无其他不良症状出现的话,就可以适应任何手术。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的患者,做较大手术前要慎重做出决定,因为此时进行手术有可能导致病人心肌缺血更加严重,易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室纤颤、心力衰竭及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高达10%~20%。因此,对此类病人,除非急症,一般不宜进行较大的手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一般要在3~6个月以后,最好在梗死两年后进行手术为宜。手术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时间相隔得愈短,术后引发心肌梗死的机会愈大。

对于只需要局部麻醉的小手术和简单的眼、耳、鼻、喉科等手术,不论病情轻重都可以耐受。对一些可选择的手术,如慢性胆囊炎、慢性阑尾炎、体内的良性肿瘤等,则要选择在心脏功能最佳的时机做。而对那些病情紧急,不动手术就要危及生命的急症,如大出血、内脏穿孔、恶性肿瘤等,不论心脏病的性质和程度如何,都要在严密的心脏监护下及时进行手术。

17.为什么中老年人要警惕“肩周炎”

日常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常常因为“肩周炎”的缘故备受肩痛折磨。时间一久,他们就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以为肩痛就一定是肩周炎的症状。其实不然,肩痛可能是冠心病的前兆,应引起注意。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导致的心脏病。在发作时,心肌会因为缺血、缺氧而出现代谢产物的积聚。代谢产物刺激心脏自主神经的传入末梢纤维(它们实质上是痛觉感受器),感受器把痛觉信号经过1~5胸椎前的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神经传入大脑,在大脑中产生疼痛的感觉。

由于肩部、胸骨部以及左侧小指等处的疼痛也是经过1~5胸椎前的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神经传入大脑的,大脑感觉中枢有时会分不清疼痛是来自心脏的,还是胸骨、肩膀的。所以,冠心病病人常会出现肩痛症状,有时甚至会掩盖其他部位的疼痛,因此对肩痛要引起高度警惕。一般冠心病病人除了肩痛外,还会有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不适。另外,冠心病发作时疼痛一般持续时间不长,且肩关节活动不受影响。肩周炎的疼痛历时较长,并常伴有关节活动受限。鉴别的方法是,冠心病引起的肩痛,在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等药后可缓解,而服用止痛药如去痛片、芬必得等却无效。

冠心病健康生活指南 - 一、就医知识17问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