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实人,就不能不让人想起古代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头儿,他的名字叫“愚公”。这个老实人办了一件老实事--“移山”。所以在中国有一个流传甚广的寓言,叫“愚公移山”。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闭幕词中,引用了这个寓言,随着“老三篇”的广为传诵,老实人愚公“飞进寻常百姓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争着做“愚公式”的老实人。

若问老实人是个什么样儿,看看愚公就知道:你看他干起活来埋头卖力,说起话来实实在在;他一心要挖平挡路的大山,面对智叟的冷嘲热讽毫不动摇;他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也决不会为自己寻找停下来的借口……

历史的车轮是千千万万的老实人推动的,世上的奇迹是万万千千的老实人谱写的。愚公每天挖山不止,感动了上帝,派两个神仙把两座大山背走,“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一道,经过前赴后继的奋斗,挖平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日,更是一刻也离不开亿万“愚公式”的老实人。

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都深刻地洞悉到了老实人对历史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所以都非常器重老实人,号召人们学习老实人,争当老实人。

毛泽东早在延安时期,就要求全党“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邓小平在谈到选拔干部的标准时,明确提出:“要选那些艰苦朴素,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风正派的人。”

然而,也不知从何时起,就流传着一个说法--“老实人吃亏”。而历史上和现实中也确确实实存在着大量“老实人吃亏”的不公正现象。

老实人之所以吃亏,固然与老实人自身存在的一些弱点有关;但更多的原因是,世上存在着太多的“智叟式”人物。

正如田地里的杂草会影响庄稼正常的生长一样,“智叟式”的人物整天琢磨的是如何去占老实人的便宜,如何让老实人吃更多的亏。他们上跳下窜,跑、送、拉、要,用尽脑筋排挤老实人,让自己尸位素餐,使能干事的老实人没有发挥作用的舞台;当老实人埋头干事的时候,他们挖苦讽刺,甚至故意设置重重障碍,务必使老实人和自己一样一事无成;由于他们只会弄虚作假,所以当老实人说几句实话时,他们又毫不留情地打击报复;当老实人排除万难、日积月累干成事、创造出业绩时,他们又挖空心思,日夜算计,不惜巧取豪夺,将成功的果实据为己有。这类“智叟式”的人物,只琢磨人不琢磨事,只想往上爬而不想去干事,是典型的投机钻营分子。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一个集体中,投机钻营分子多了,老实人怎能不吃亏呢?

胡锦涛任总书记以来,不遗余力地号召全党要“求真务实”,显然只有老实人才会求真务实。正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敏锐地洞察到“老实人吃亏”这一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愈演愈烈,所以2007年4月,胡总书记在宁夏考察工作时,发出了“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的指示。

2008年1月11日,在全国换届选举前夕,《人民日报》更是开宗明义地发表了题为“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文章。文中旗帜鲜明地说,“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历来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重要原则”。文章要求各级领导者,对于老实人,要“积极地发现他们,主动地关心他们,旗帜鲜明地支持他们,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

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在全国上下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使奋斗在祖国各条战线上的老实人们深切地感受到党中央的体贴、关怀和温暖,无不拍手称快!

本书正是对中央的“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号召的响应,是对中央“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要求的具体化和细化。书中针对现状,对各个级别、各类组织的领导者如何在日常管理中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提供中肯精当的建议;对如何将“不让老实人吃亏”常规化、制度化,设计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如何预防和杜绝“投机钻营者得利”,献计献策。

相信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和营建下,一定能够树立起人人“做愚公”,个个讲真话,尊重老实人,争当老实人,党风政风清廉正派,民风民俗淳朴厚道的务实、健康、和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卢志丹

2008年5月8日

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 序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