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妊娠病理(上)

第一节 妊娠剧吐

【病例介绍】

患者,女,27岁。主因停经70天,恶心呕吐不能进食10天,加重1天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律,停经40天查尿HCG(+),停经70天开始出现恶心呕吐,每天3~4次,逐渐加重,达10次,不能进食,呕吐物有少许血丝,大便发黑伴轻微腹痛,心慌、气短,口周及脚麻木,来我院急诊查血钾(K+)3.1mmol/L,肝肾功正常,尿酮体(KET)80mg/dl,血气分析示呼碱失代偿,急诊于2009年12月26日收入本院。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消化道疾患史,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药物过敏史。生于原籍,未到过疫区及传染病区。月经婚育史:已婚,孕1产0。平时月经规律,量中,无痛经,丈夫体健,未避孕,本次为第一次妊娠。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T)36.8℃,呼吸(R)50次/min,脉搏(P)120次/min,血压(BP)110/70mmHg。一般情况略差,营养中等,神清,查体合作。皮肤黏膜未见出血、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颅五官无异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巩膜轻度黄染。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胸骨无压痛,心率12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罗音。腹软,膨隆,肝脾肋下未及,右上腹及剑下压痛(+),未及明显包块,肠鸣音正常。双肾区无叩痛,脊柱四肢无畸形,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Hb)137g/L,白细胞(WBC)9.4×104/L,颗粒60%,血小板(PLT)199×109/L,红细胞比积(HCT)41.3%。尿常规:(SG)≥1.030,酮体(KET)≥80mg/dl,蛋白(PRO)30mg/dl。大便常规:隐血阳性。血电解质:钾(K+)3.1mmol/L,肌酐(Cr)0.6mg%,尿素氮(BUN)7mg%,丙氨酸氨基移换酶(ALT)181U/L,总胆红素(TBil)0.6mg/dl。超声:肝、胆、胰、脾、双肾超声检查未见见常,宫内早孕,头臂长(CRL)4.7cm,胎心搏动好。血气分析:pH7.566,PaCO212.3mmHg,HCO3—11.2mmol/L,SaO294.9%,提示呼碱失代偿。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病例分析】

(一)病例特点

1.病史特点。患者已婚女性,27岁。

2.症状。停经70天,恶心呕吐10天,加重1天。

3.辅助检查。超声示宫内早孕,胎心搏动好。血气分析:pH7.566,PaCO212.3mmHg,HCO3—11.2mmol/L,SaO294.9%,提示呼碱失代谢。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二)诊断思维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查体,患者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查体及辅助检查发现呼吸、脉搏快,右上腹及剑下压痛(+);尿妊娠试验阳性,尿酮体及蛋白阳性,比重增加;大便隐血阳性,血常规示血液浓缩,血电解质示血钾降低,肝功能受损,超声示宫内早孕;血气分析示呼碱失代偿;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故诊断为宫内孕12周;妊娠剧吐合并代谢紊乱;上消化道出血;低钾血症。

(三)治疗

患者入院后予以补液、纠正低钾及尿酮症,面罩吸氧等处理,一般状况较前好转,但仍有恶心、呕吐及上腹隐痛,复查血气仍提示呼碱失代偿。血钾(K+)4.0mmol/L,尿酮体(KET)微量,尿糖2.8mmol/L(500mg/dl)。内科会诊考虑为上消化道病变可能性大,可能为食管或胃贲门部黏膜撕裂出血。予以止吐、解痉、制酸及保护胃黏膜等对症处理及心理护理。营养科会诊后予以静脉高营养,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住院5天后患者一般情况明显好转,无恶心呕吐,进食普食。复查超声示宫内中孕,胎儿双顶径(BPT)2.0cm,羊水3.3cm,胎心规律。回当地产前随诊。

【临床相关知识】

孕妇在早孕时出现择食、食欲不振、轻度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等症状称为早孕反应,常以清晨为重,又称晨吐。一般在12周左右呕吐自行消失,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不需特殊治疗。当孕期恶心呕吐持续较重,呕吐频繁,不能进食,致水电解质失衡及营养障碍时称为妊娠剧吐。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大多认为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水平增高有关。在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精神过度紧张的孕妇,本病较为常见。亦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大脑皮质与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致使丘脑下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一)临床表现

1.多见于年轻初孕妇。在停经40天左右时,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早孕反应,呕吐频繁,呕吐物中可见胆汁或咖啡色渣样物,完全不能进食。

2.因剧烈呕吐造成脱水、低血容量、负氮平衡、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肝肾功能损坏等病理现象,临床上出现消瘦、虚弱、皮肤黏膜干燥、低热、少尿、心律失常,严重者出现黄疸、视网膜出血、意识模糊、昏睡,甚至心跳骤停。

(二)辅助检查

1.尿液检查。患者尿比重增加,尿酮体阳性,肾功能受损时尿中可出现蛋白和管型。尿妊娠试验阳性。

2.水、电解质检查。水、电解质紊乱,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均降低。

3.眼底检查。严重者可出现视网膜出血。

4.其他。Wernicke Korsakoff综合征时,脑电图检查示弥漫性慢波或正常,脑脊液检查蛋白质轻度增高,血丙酮酸含量显著升高。

(三)诊断

1.停经后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严重时不能进食。

2.皮肤干燥,脉搏加快,体温轻度升高,血压下降。严重时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以及体重下降。

3.尿比重增加,可以出现尿蛋白、尿酮体及管型。有肝肾功能异常、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升高。

(四)鉴别诊断

1.急性胃肠炎。可引起恶心、呕吐,甚至脱水,但本病与妊娠无关,多有不良饮食史,伴有腹痛腹泻,大便常规有白细胞,培养有致病菌生长,抗生素治疗有效。

2.神经官能性呕吐。本病与进食及精神因素有关,与妊娠无关。呕吐多在进食后立即发生,呕吐声音响,吐出物少,主要为水分,呕吐后又可再进食。

3.胆囊炎。本病与妊娠无关,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发生恶心、呕吐,伴右上腹疼痛明显,有压痛,Murphy征阳性。B超可协助诊断。

4.急性肝炎。严重妊娠呕吐可出现黄疸,肝功能损害,但一般血清转氨酶升高不超出正常值上限的4倍。病毒性肝炎与妊娠无关,常有肝炎接触史,呕吐多较轻,常伴有肝区疼痛,虽食欲不振,但多能进食。肝炎血清免疫学阳性。

5.胆管蛔虫症。本病与妊娠无关,除恶心、呕吐外,伴上腹部剑突下右下方阵发性或持续性绞痛,疼痛多剧烈,可向肩背部放射。粪便检查有虫卵。B超检查胆管内有平行光带的蛔虫体。

6.妊娠良性颅内压增高症。本病极少见,多发生在妊娠1~4个月。病因不明,常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等,偶有耳鸣。体检可见双侧视乳头水肿,部分可有外展神经麻痹,脑脊液压力增高,多超过2.45kPa,细胞成分为正常,脑室造影无异常发现。

7.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胃癌、肠癌及胰腺癌等,本病与妊娠无关。早期可以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常伴不规则的腹痛、消瘦、大便带血或黏液。胃镜检查、X线钡餐全消化道检查、钡灌肠检查、CT检查等可协助诊断。

(五)治疗

治疗原则:住院休息,适当禁食,记录出入量,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补充营养,防止并发症。

1.轻度呕吐,尿酮体阴性。解除思想顾虑,鼓励进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吃多餐,避免能引起呕吐的因素。适当休息,并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及镇静剂等。

2.中重度呕吐,尿酮体+~+++。应当住院治疗,最初2~3天禁食。每天至少静脉滴注葡萄糖液及乳酸林格液总量3000ml,包括必需氨基酸及脂肪乳,加入维生素C2.0g、维生素B6100mg、15%氯化钾20ml。记录尿量,每天尿量应≥1000ml。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必要时保肝治疗。

上述治疗不满意者,可加入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200~3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经以上治疗一般2~3天可以缓解病情,如病情不缓解,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终止妊娠:体温持续38℃以上,心率超过120次/min,持续黄疸,持续蛋白尿,出现多发性神经炎及神经性体征;有颅内或眼底出血经治疗不好转者;出现Wernick’s脑病。

3.Wernicke korsakoff综合征的治疗。大剂量维生素B1500mg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神经症状缓解后,改用维生素B1每天50~100mg,至足够进食。应终止妊娠,绝对卧床休息,治疗出院后继续给予足量各种维生素。经治疗后眼部症状可缓解,但共济失调、前庭障碍和记忆障碍不能立即恢复。

第二节 异位妊娠

【病例介绍】

患者,女,32岁。主因停经55天,不规则阴道出血20余天,突然下腹剧痛伴晕厥1次入院。患者末次月经(LMP):2009年3月20日,4月28日起阴道有少量不规则出血,5月13日到当地私人诊所以月经不调治疗3天,未见好转。10天前出现两下腹阵发性隐痛,能忍受,1天前突然两侧下腹痛加剧伴头晕、乏力、两眼发黑,以后又晕厥1次,遂急诊入住我院。月经及生育史:患者平时月经规律,于2004年足月顺产一活男婴。当时系胎膜早破,产前、产时、产后无发热。产后纯母乳喂养至此次发病。产后半年恢复月经,经期8~10天,经量一般。

体格检查:BP60/120mmHg,P140次/min,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表情淡漠。重度贫血貌,腹部膨隆,全腹压痛及反跳痛明显。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HGB)126g/L,红细胞(RBC)4.3×1012/L,白细胞(WBC)9.9×109/L,中性粒细胞(N)80%。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2ml。阴道检查:阴道内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宫颈举触痛明显,后穹隆膨出,宫体中位略大,有漂浮感,两侧附件增厚,压痛(+),尿妊娠试验(+)。

【病例分析】

(一)病例特点

1.病史特点。患者为已婚女性,32岁。

2.症状。停经55天,不规则少量阴道出血,下腹剧痛。

3.体征。阴道检查:阴道内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宫颈举触痛明显,后穹隆膨出,宫体中位略大,有漂浮感,两侧附件增厚,压痛(+)。

4.辅助检查。血常规示HGB126g/L,RBC4.3×1012/L,WBC9.9×109/L,N80%。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2ml。尿妊娠试验(+)。

(二)诊断思维

本例患者有停经、不规则少量阴道出血、下腹痛病史,结合尿妊娠试验阳性,腹腔内穿出不凝血,故诊断为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诊断明确。

(三)治疗

立即给予两路静脉快速补液,输血及应用升压药(多巴胺、间羟胺增加到各4支静脉滴注),同时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做剖腹探查术。术中先见右侧,以后又见左侧输卵管壶腹部增粗,分别为3cm×3cm×2cm、4cm×3cm×2cm,分别有1cm及1.5cm破口,局部有活动性出血,右侧输卵管旁血块中找到一内见胚胎的胚囊,左侧输卵管破口处见绒毛嵌顿,先后做右、左侧输卵管切除术。术中因麻醉效果欠佳,手术过程欠顺利(暴露不好)。腹腔内有积血3500ml。术中术后共输血2200ml。术后恢复良好,10天后出院。术后病理诊断:左侧输卵管妊娠,破口内见血块及绒毛嵌顿。右侧输卵管妊娠,切面见腔内淤血。镜下表现:左输卵管管形增粗,腔内淤血,见绒毛组织。右输卵管组织腔内少量淤血,另见游离绒毛及胚体组织。

【临床相关知识】

正常妊娠时孕卵着床于子宫体部内膜,当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为异位妊娠,即宫外孕。其中输卵管妊娠占95%,仅有小部分病例着床在子宫角或残角、宫颈,亦可见于腹腔妊娠、卵巢妊娠。故主要阐述输卵管妊娠。

输卵管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当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急性发作时,可引起腹腔内严重出血,如不及时诊断、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其发病部位以壶腹部最多,占55%~60%,其次为峡部,再次为伞端,间质部妊娠最少见。常见的病因为输卵管炎、输卵管黏膜破坏、纤毛受损,阻碍孕卵正常运送;输卵管发育异常;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可能造成输卵管炎,也可引起输卵管妊娠的发生。异位妊娠的发生率约为1%,但近年来有明显增高趋势,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1)停经:多数患者有5~8周的短暂停经史,20%~30%的患者无明显停经史。停经时间的长短与妊娠部位有关,输卵管峡部妊娠破裂多在停经6周左右;输卵管妊娠流产,多见于妊娠8~12周;间质部妊娠破裂常发生于闭经后3~4个月。

(2)腹痛:是异位妊娠的主要症状。当发生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时,表现为突然发生下腹一侧撕裂样剧烈疼痛,常伴恶心、呕吐;当出血积于直肠隐窝时出现肛门坠胀感,随着血液流向全腹,疼痛由下腹向全腹扩散,血液刺激膈肌时引起肩胛部放射性疼痛。

(3)阴道出血:常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量多少不等,可有蜕膜管形成碎片排出,一般在病灶清除后出血方能停止。

(4)晕厥与休克:由内出血所致,与阴道出血量不成比例。轻者出现晕厥,重者导致休克。内出血越多越快,症状越严重。

(5)腹部包块:陈旧性异位妊娠或形成大血肿时,下腹部可扪及包块。

2.体征

(1)一般情况:患者呈急性病容,腹痛拒按,贫血貌。脉搏快,血压低,重者出现休克。

(2)腹部检查:下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可有腹肌紧张,以患侧为重。出血多时叩诊有移动性浊音,病程较长者可触及包块。

(3)妇科检查:子宫口有少量出血,子宫略大。未破裂者宫旁可扪及胀大的输卵管并压痛,破裂或流产者后穹隆饱满触痛,宫颈举痛明显,出血多时子宫有漂浮感,子宫一侧可扪及不具体包块,压痛明显。陈旧性异位妊娠时包块具体不活动。

(二)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在怀疑异位妊娠时,一般先进行妊娠试验检查。可以用尿液进行定性试验,阳性者要进一步鉴别是宫内妊娠还是异位妊娠;阴性者如果临床症状提示有异位妊娠的可能性,还需要重复测定或是抽血进行定量β HCG检测,因为尿妊娠试验有假阴性的可能。对于停经时间较短,不能判断是宫内妊娠还是异位妊娠时,要连续测定血β HCG。一般情况下,宫内妊娠时,β HCG倍增时间小于48小时;异位妊娠时,β HCG倍增时间往往会大于48小时。

2.后穹隆穿刺。腹腔内血液易积聚在子宫直肠陷凹处,多能经后穹隆穿刺抽出。18号长针自阴道后穹隆刺入子宫直肠凹,抽出暗红色不凝血为阳性,说明有腹腔内出血。

3.超声检查。B超时显像诊断异位妊娠准确率为70%~94%,如在输卵管部位看到妊娠囊或胎心搏动即可确诊。

4.腹腔镜检查。适用于早期和诊断有困难,但无腹腔大出血和休克的病例。腹腔镜检查若为早期病例,可见一侧输卵管肿大,表面紫蓝色,腹腔内无血液或少量血液。陈旧性异位妊娠时可见一侧输卵管肿大,周围有血肿形成,或与邻近器官粘连。

5.子宫内膜病理检查。阴道出血较多的病例,为排除宫内妊娠,应做诊断性刮宫,刮出物送病理检查,呈AS反应可协助诊断,结果仅见蜕膜未见绒毛者应考虑输卵管妊娠,但不能确诊,需要结合病情做出诊断。

(三)诊断

1.停经后出现腹痛和(或)不规则阴道出血。

2.下腹有压痛及反跳痛,叩诊有移动性浊音,可触及包块。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者,阴道后穹隆饱满,有触痛,宫颈举痛明显。

3.尿妊娠试验阳性,有内出血时后穹隆穿刺阳性。超声检查时子宫虽增大但宫腔内空虚无孕囊,宫旁出现低回声区,有时发现胚芽。

(四)鉴别诊断

异位妊娠应与流产、急性输卵管炎、急性阑尾炎、黄体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等鉴别。

(五)治疗

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为次。根据病情轻重及再生育要求决定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并发内出血者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治疗,有休克者在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治疗。

(1)输卵管切除术:适用于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并无生育要求者,尤其是病变破坏严重伴有休克者,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2)保守性手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妇女,特别是对侧输卵管已经切除或有明显病变者。

1)输卵管造口术(开窗术):适用于未破裂或早期破裂输卵管无严重损伤者。是在输卵管妊娠部位对着输卵管的一侧纵形切开输卵管壁,清除妊娠物,电凝或缝扎止血,切口敞开不缝合,术后1周行输卵管通液治疗,术后复通率在75%以上。

3)输卵管伞端排出术:适用于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或不全流产,尤其是伞端妊娠者。挤压输卵管使妊娠物自伞端排出,或钝性剥离后轻轻钳夹、搔刮,清除妊娠物。

4)输卵管子宫腔植入术:适用于输卵管近子宫端过短无法行端、端吻合术者。此术式成功率较低。

(3)腹腔镜手术: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提高,它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异位妊娠的重要手段,国内外一些大医院已用腹腔镜手术取代了开腹手术。腹腔镜下可行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开窗术、病灶切除端、端吻合术、病灶挤出术、病灶内注药及粘连分离术。术中暴露好,损伤少,术后恢复快,深受患者的欢迎。

(4)自体输血: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补充血容量的方法,尤其是在缺乏血源的情况下更有价值。它经济、卫生,可避免传染病及输血反应,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1)适应证:妊娠<12周、胎膜未破、出血时间<24小时、血液未受污染。

2)方法:严格消毒后经开腹或腹腔镜进入腹腔,吸出积血收集于消毒瓶内,每100ml血加3.8%枸橼酸钠溶液10ml抗凝,经6~8层纱布或20μg微孔过滤器过滤即可经静脉回输患者体内。每回输400ml血液,应静脉补充10%葡萄糖酸钙10ml。

2.非手术治疗

(1)化学药物:主要用于早期异位妊娠未破裂或症状轻者。

1)用药指征:(1)输卵管妊娠直径≤3cm。(2)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或流产。(3)无明显内出血。(4)血β HCG<2000U/L。(5)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

2)方法:分为全身用药及局部用药。(1)甲氨蝶呤(MTX)0.4mg/(kg·d)肌内注射5天为1个疗程,间隔7天,共用2个疗程。(2)MTX50mg/m2肌内注射一次疗法。(3)MTX1mg/(kg·d)静脉滴注第1、3、5、7天,四氢叶酸(CF)0.1mg/(kg·d)肌内注射第2、4、6、8天。(4)MTX10~25mg溶于2~4ml生理盐水中在B超引导下穿刺或经腹腔镜注入孕囊内。(5)氟尿嘧啶10mg/(kg·d)加入5%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6天为1个疗程。(6)氟尿嘧啶250mg经宫腔注入患侧输卵管内。(7)地诺前列素0.5~1.5mg局部注入。(8)50%高渗葡萄糖5~20ml腹腔镜下局部注入,成功率91.6%。(9)米非司酮(RU 486)100mg,每12小时口服1次或50mg,每天2次,口服,共3天,总量600mg,方便、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2)中医中药:以活血祛瘀,消症止血为原则。主方为丹参9~15g、赤芍6~9g、桃仁6~9g,随症加减。可加入三七3g(吞服)、阿胶12g(冲化)、山羊血15g加强止血作用,加入三棱9g、山楂9g以加强祛淤破坚,消除陈旧性异位妊娠。

(3)保守治疗的观察:保守治疗期间应定期(2~3天)行B超检查和HCG测定,以了解胎囊及血HCG的变化情况。严密监护血压、脉搏、腹痛情况以及药物的毒副反应。用药3~5天内可有HCG升高和腹痛加重,这是因为用药后绒毛变性溶解,释放出更多的HCG进入血液中,妊娠物脱落或排出伴随出血使腹腔出血增多所致。一般用药后3~5天血中HCG开始下降,症状减轻,孕囊或包块缩小,用药后2~8周恢复正常。如用药后3~5天症状继续加重,HCG持续上升,包块增大,应考虑保守治疗失败,立即行手术治疗。

第三节 流产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25岁。主因停经55天,阴道出血伴下腹痛3小时入院。

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5/28天,末次月经(LMP):2009年5月24日,停经35天自测尿HCG阳性,停经40天出现轻微恶心、择食早孕反应,未行B超检查,3小时前步行半小时回家后出现阴道出血,伴下腹坠痛,阴道出血开始为咖啡色,极少,卧床休息半小时,阴道出血呈暗红色,少于经量,有小血块,无阴道排液及烂肉样组织排出,无肛门坠胀、发热及腹泻。自发病以来,食欲一般,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及近期接触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月经婚育史:平素月经规律,13岁4~5天/30~32天,经量中等,无痛经。24岁结婚,丈夫体健。

入院查体:T37.0℃,P90次/min,R20次/min,BP120/80mmHg。无贫血貌,查体合作,精神欠佳;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9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阴查:已婚未产型外阴,阴道畅,宫颈光,可见暗红血迹自宫颈外口流出,宫颈外口未见胚胎组织堵塞,子宫体前位,如孕50天大小,轻压痛,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WBC)8.2×109/L,中性粒细胞(NE)72%,淋巴细胞(LY)27%,血红蛋白(HGB)130g/L,血小板(PLT)265×109/L。尿常规:正常。血HCG8000U/ml,孕酮47.5nmol/L(15ng/ml),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正常。尿HCG阳性。B超示:宫内早孕,胎囊2.6cm×2.7cm×1.9cm,胎芽0.4cm,可见心管搏动。

【病例分析】

(一)病例特点

1.病史特点。有停经史。

2.症状特点。以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早期为咖啡色,随病程进展出血呈暗红色,同月经量,并伴有下腹坠痛。

3.体征特点。腹软无压痛,阴查:宫颈光,可见暗红色血迹自宫颈外口流出,宫颈外口未见胚胎组织堵塞,子宫体前位,如孕50天大小,轻压痛,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

4.辅助检查特点。(1)血HCG升高,尿HCG阳性,孕酮升高。(2)B超示:宫内早孕活胎。

(二)诊断过程

先兆流产有停经史,以阴道少量出血,时有时无,淋漓不断,色淡暗红或淡红,或仅为少量血性物;或伴有轻度腹痛、下坠和腰酸。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合,宫口未开,根据以上可做出明确诊断。本例患者以阴道出血伴下腹坠痛3小时为主要症状,有停经史,阴查宫颈口未开,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合,血HCG及孕酮升高,B超示:宫内早孕活胎,这些特点均与“先兆流产”的特点相符,所以初步诊断为“先兆流产”。

(三)治疗

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性生活。口服维生素E,每次10mg,每天3次。肌内注射黄体酮每天20mg,2天后下腹坠痛消失,3天后阴道出血停止,共治疗2周,复查B超示宫内早孕活胎,血HCG75000U/ml,孕酮95nmol/L(30ng/ml)。

【临床相关知识】

凡妊娠在28周之前,或胎儿尚未具有独立生存能力之前终止称为流产。如孕周不清,胎儿体重在1000g以下者,亦为流产。流产有早期流产和晚期流产。一般小于12周者为早期流产;12~28周之前为晚期流产。临床以早期流产者为多见。流产有自发和人工之分。自发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因某种原因自动脱离母体而排出;人工流产则指用药物或机械性干预等人工方法使妊娠终止。若自发流产连续发生3次者为习惯性流产。如流产同时并发宫腔感染时为感染性流产。临床最常用的分类诊断是按流产的临床进程分为:先兆、难免、不全、完全及过期流产。

早期流产的原因多数是遗传因素(如基因异常),其次为母体因素(如孕妇患急性传染病、胎儿感染中毒死亡、黄体功能不足影响蜕膜发育),此外母儿双方免疫不适应或血型不合亦可引起流产。晚期流产则因宫颈内口松弛、子宫畸形等子宫因素所致。

(一)临床表现

1.先兆流产。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和(或)轻微下腹疼痛或腰酸下坠感,无破水及组织排出,妊娠反应持续存在;检查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符合;妊娠试验阳性;B超显示有孕囊及胚芽,孕7周以上者有胎心波动。如胚胎发育正常,经休息和治疗后出血及腹痛消失,妊娠可以继续;若胚胎发育异常或出血增多、腹痛加重,则可发展为难免流产。

2.难免流产。多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流产已不可避免。阴道出血量增多(常多于月经量),腹痛加重,呈阵发性下腹坠胀痛,可伴有阴道流水(胎膜破裂)。妇科检查见宫口已扩张,可见胚胎组织或胚囊堵塞于宫颈口,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符合或略小,尿妊娠试验可呈阴性或阳性,B超宫腔内可见胚囊胚芽,有时可见胎动及胎心搏动。

3.不全流产。妊娠物已经部分排出子宫,尚有部分残留于子宫内,由难免流产发展而来。残留妊娠物影响子宫收缩,有持续性阴道出血,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检查时可发现宫颈口扩张,有血液自宫颈口流出,有时可见妊娠物在宫颈口或阴道内出现,部分仍残留在宫腔内,子宫大小一般小于停经月份。

4.完全流产。常发生于妊娠8周以前或12周以后。经过腹痛及阴道出血后,妊娠产物已完全排出,阴道出血逐渐停止或仅有少量出血,腹痛消失。妇科检查见宫口关闭,子宫略大或已恢复正常大小,妊娠试验阴性或阳性,B超显示宫腔线清晰,可有少量血液,但无组织残留。

5.过期流产。胚胎或胎儿在宫内已经死亡,但没有自然排出。胚胎或胎儿死亡后子宫不再继续增大,反而缩小。妊娠反应消失,胎动消失。检查时发现宫颈口关闭,子宫大小小于停经月份,闻不及胎心。

6.习惯性流产。每次流产往往发生于相同妊娠月份,流产经过与一般流产相同,早期流产的原因常为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染色体异常等。晚期流产较常见的原因则为宫颈内口松弛、子宫畸形、子宫肌瘤等。

7.孕卵枯萎。也称为空卵,在超声检查时发现有妊娠囊,但是没有胚胎,说明胚胎已经死亡,不再发育。

8.流产感染。流产过程中若出血时间长、有组织残留、非法堕胎或不洁性生活可引起宫腔内感染,严重者感染可扩散到盆腔、腹腔乃至全身,引起盆腔炎、腹膜炎、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患者除有一般流产症状外,尚有发热、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味臭或流脓性液体等感染症状及相应体征,可因感染性休克而导致患者死亡。

(二)辅助检查

1.妊娠试验。胚胎或绒毛滋养细胞存活时,妊娠试验阳性,当妊娠物与子宫壁分离已久失活时妊娠试验阴性。

2.激素测定。定期测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生乳素(HPL)、雌二醇(E2)及孕酮(P)的含量,动态观察其变化情况,如有进行性下降,提示将发生流产。

3.细菌培养。疑有感染时做阴道或宫腔拭子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4.B超检查。显示子宫增大,明确宫腔内有无孕囊、胚胎、胎心搏动及残留组织或积血,以协助诊断。

5.病理检查。对于阴道排出的组织,可以用水冲洗寻找绒毛以确定是否为妊娠流产。对于可疑的病例,要将组织物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诊断

1.生育年龄妇女,既往月经规律,若有月经过期,出现早孕反应,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尿妊娠试验阳性应诊断为妊娠。

2.妊娠后阴道出血、下腹堕痛、腰骶酸痛,要考虑流产的可能。流产可以分为许多种不同类型,在诊断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来进行判断和区分。

(四)鉴别诊断

1.异位妊娠。特点是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可以有腹痛,但是常为单侧性;超声检查显示宫腔内无妊娠囊,在宫腔以外部位,特别是输卵管部位可见妊娠囊或液性暗区;HCG水平比较低,倍增时间比较长。

2.葡萄胎。特点是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异常增大而软,触摸不到胎体,无胎心和胎动;B超检查显示宫腔内充满弥漫的光点和小囊样无回声区;HCG水平高于停经月份。

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特点是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不增大,B超检查无妊娠囊,HCG检查阴性。

(五)治疗

1.先兆流产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避免性生活。

(2)药物治疗:(1)口服维生素E,每次10mg,每天3次。(2)肌内注射黄体酮,每天20mg,共2周。(3)肌内注射HCG,每天1000U,共2周;或隔天肌内注射HCG2000U,共2周。

(3)其他治疗:经过治疗后进行定期随访,症状加重或胚胎/胎儿死亡时,及时手术终止妊娠。

2.难免流产。治疗原则是尽早排出妊娠物。

(1)药物治疗:晚期流产时,子宫较大,可给静脉滴注缩宫素,具体方法是缩宫素10U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加强子宫收缩,维持有效的宫缩。

(2)手术治疗:早期流产时行吸宫术或刮宫术。晚期流产当胎儿及胎盘排出后,检查是否完整,必要时行清宫术。

3.不全流产

(1)药物治疗:出血时间长,考虑感染可能时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手术治疗:用吸宫术或钳刮术清除宫腔内妊娠残留物,出血量多者输血。

4.完全流产。一般不予特殊处理,必要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5.稽留流产。胚胎死亡时间长,可能会发生机化与子宫壁粘连,也可能会消耗凝血因子,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大量出血,甚至DIC。因此,在处理前应先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3P试验、血型检查并做好输血准备。

(1)一般治疗:凝血功能异常者,先输注血液制品或用药物纠正凝血功能,然后进行引产或手术。

(2)药物治疗:凝血功能正常者,口服己烯雌酚每次5~10mg,每天3次,共3~5天,以提高子宫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子宫>12周者,可以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依沙吖啶(利凡诺)引产。具体方法如下:缩宫素10U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米索前列醇0.2mg(0.2mg/片)塞于阴道后穹隆,每隔4小时1次;依沙吖啶(利凡诺)50~100mg溶于5ml注射用水,注射到羊膜腔内。

(3)手术治疗:子宫<12周者可行刮宫术,>12周者需要行钳刮术。

6.孕卵枯萎。确诊后行吸宫术或刮宫术。

7.习惯性流产。在下次妊娠之前,需要测定夫妇双方的ABO和Rh血型、染色体核型、免疫不合的有关抗体,以明确病因,对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

(1)如果女方的卵巢功能和甲状腺功能异常,应及时补充黄体酮,甲状腺素。

(2)如果有生殖道畸形、黏膜下肌瘤、宫颈功能不全等,应及时手术纠正。

(3)如果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在确定妊娠以后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25mg,或泼尼松每天5mg,或是皮下注射肝素5000U/12小时治疗,持续至分娩前。目前推荐阿司匹林为首选方案,因为其效果肯定且不良反应比较少。

(4)如果是男方精液异常,进行相应的治疗。

第四节 早产

【病例介绍】

1.入院一般情况。患者,女性,30岁。主因停经8个月,阵发性腹痛2小时,阴道少量流血半小时入院。患者末次正常月经2006年1月15日,停经40余天时B超示宫内早孕。停经4个月时感胎动。定期产前检查未见异常。2小时前腹部受撞击后出现阵发性腹痛,开始不规则,半小时后每10分钟发作1次,持续20~30秒,近半小时阴道少量流血,无阴道排液,急来我院。

2.婚育史及既往史。25岁结婚,孕2产1,2年前顺产一男婴,1年前行人工流产术,未避孕。既往体健。

3.体格检查。T36.5℃,P88次/min,R19次/min,BP100/70mmHg,心肺未见异常,脐与剑突之间可触及宫底,纵产式LOA,可触及宫缩,约持续30秒。肛查:宫颈管缩短,宫口微开。

4.辅助检查。B超示胎儿、胎盘、羊水未见异常,胎儿双顶径8.2cm,胎心153次/min。胎心电子监测示胎心率基线摆动每分钟7次,可见早期减速。缩宫素激惹试验(OCT)(-)。孕妇尿雌激素/肌酐(E/C)比值为16。

【病例分析】

(一)病史特点

1.患者30岁女性。

2.宫内孕第二胎8个月,外伤后阵发性腹痛2小时,阴道少量流血半小时。约每10分钟1次宫缩,每次持续30秒。

3.B超示胎儿、胎盘、羊水未见异常,胎心153次/min。肛查:宫颈管缩短,宫口微开。

(二)入院时诊断

1.宫内孕第二胎34+5周。

2.患者宫内孕第二胎34+5周,外伤后阵发性腹痛2小时,阴道少量流血半小时。约每10分钟1次宫缩,每次持续30秒。伴宫颈管缩短。B超示胎儿、胎盘、羊水未见异常,胎心153次/min。支持先兆早产诊断。

3.生理性子宫收缩一般不规则,不伴腹痛及宫颈管消退,可排除此诊断。

(三)住院诊治经过

入院后嘱患者左侧卧位,抬高臀部。地西泮2.5mg,每天3次,口服。给予25%硫酸镁加入5%葡萄糖液中缓慢静脉滴注至宫缩停止。用药过程中观察患者呼吸19次/min,腱反射存在,尿量40ml/h。同时给予地塞米松肌内注射,每次5mg,每天3次。治疗3天后,突然出现阴道多量排液,伴阵发性腹痛,约每5分钟1次,每次持续30秒,阴道排液pH值试纸呈碱性反应。肛诊:宫颈管缩短较前加重,宫口扩张3cm。胎心电子监测示胎心率基线摆动每分钟4次,偶见晚期减速。孕妇尿E/C比值为13。羊水泡沫试验提示胎儿肺成熟。给孕妇吸氧,做好接产准备,于第二产程行会阴后一侧切开。产后早产儿送新生儿科监护,产妇阴道出血不多,恢复顺利。母儿痊愈出院。

(四)病例分析与讨论

患者入院时诊断为先兆早产,胎心监护提示胎儿储备能力尚可,孕妇尿E/C比值为16,提示胎儿胎盘单位功能可维持继续妊娠,故抑制宫缩保胎治疗,并给予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以提高早产儿成活率。但治疗过程中出现胎膜破裂,早产已不可避免,胎心监护有胎儿缺氧表现,孕妇尿E/C比值测定提示胎儿胎盘单位功能下降,考虑孕妇为经产妇,胎肺已成熟,决定经阴道分娩,于第二产程适时行会阴后一侧切开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经积极采取措施,母儿均恢复顺利。

(五)小结

先兆早产及早产多因下生殖道感染、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宫颈内口松弛、不良生活习惯、外伤等因素引起,在孕晚期应积极治疗孕妇原发病,避免性交、外伤,防止下生殖道感染,如系宫颈内口松弛应于妊娠14~18周行宫颈内口环扎术。此病例诊断不难,但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母儿病情变化,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胎儿死亡的后果。如来诊时胎膜早破超过12小时,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止宫腔感染。如胎膜破裂,早产已不可避免,应设法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如胎儿存活,无胎儿窘迫、胎膜未破,应设法抑制宫缩,尽可能使妊娠维持。

【临床相关知识】

凡妊娠在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之内终止者称为早产。此阶段出生的新生儿,发育尚未成熟,体重在2500g以下称低体重儿。早产发生率占分娩数的5%~15%。早产儿中约有15%在新生儿期死亡,8%早产儿留有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防止早产应得到产科工作者的重视。早产的原因常与孕妇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吸烟、酗酒、有麻醉药瘾,以及各种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因素有关。

(一)临床表现

早产的临床特点是在孕28足周至不满37足周期间发生规律的子宫收缩、阴道出血、胎膜破裂,伴有宫颈管消失和宫口扩张等类似足月分娩的征象。在上述症状的初期,宫口扩张小于2cm时称为先兆早产。

(二)辅助检查

对于有子宫收缩的患者,在早期比较难以判断究竟是生理性的宫缩,还是先兆早产或是早产。可以通过以下的检查来判断。

1.胎儿纤维结合蛋白(fFN)。在妊娠期,fFN一般只出现在母亲的血液和羊水中,如果在宫颈黏液中出现fFN,预示在近期发生早产的可能性比较大。

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1(IGFBP 1)。在妊娠期,IGFBP 1一般只出现在母亲的血液和羊水中,其羊水中IGFBP 1的浓度要比血液中高100~1000倍。如果在宫颈黏液中出现IGFBP 1,预示在近期发生早产的可能性比较大。

3.B型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检查可以估测孕周,大体判断胎肺成熟度;经会阴超声检查,可以了解宫颈管的长度和宫颈口扩张的情况,如果宫颈口缩短、呈漏斗状、宫颈口扩张,则短期内分娩的可能性比较大。

4.胎心监护。通过胎心监护可以了解宫缩的强度、频率以及胎心变化情况。

(三)诊断

1.既往有流产、早产史者易发生早产。

2.临床表现

(1)有规则宫缩出现,间歇5~10分钟,持续30秒以上,且逐渐加强。

(2)阴道血性分泌物。

(3)肛查宫颈管缩短,宫口扩张≥2cm。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可诊断为先兆早产。当胎膜已破,或宫口已开大4cm以上者早产已不可避免。

(四)鉴别诊断

需要区分正常的生理性宫缩、先兆早产以及早产临产,主要看宫缩的情况以及是否有宫颈管的进行性消退和宫颈口的扩张。孕晚期生理性子宫收缩一般不伴宫口开大,休息或用镇静剂后能缓解或消失。

(五)治疗

如果胎儿存活,无胎儿窘迫,胎膜未破,应抑制宫缩,使妊娠继续;如果胎膜已破,早产不可避免,应设法提高早产儿存活率。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特别是左侧卧位可以减少自发性宫缩,增加子宫血流量,改善胎盘功能。

2.药物治疗

(1)抑制宫缩:妊娠满36周以后胎儿肺部成熟,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会比较少,一般不需要抑制宫缩。但是妊娠35~36周之前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能性比较大,一旦出现规律宫缩,需要进行药物抑制。

1)沙丁胺醇(硫酸舒喘灵):2.4~4.8mg,每6~8小时口服1次。

2)吲哚美辛(消炎痛):限于治疗孕周<32周,无羊水过少的早产。超过妊娠32周以后应用,可能会导致动脉导管缩窄或早闭;用药时间过长则可影响胎儿肾功能,造成羊水过少。首次负荷剂量100mg塞肛门或50mg口服,如果宫缩不减少,1小时后重复使用1次。然后口服25~50mg,每4小时1次,连用2~3天。用药后如果出现羊水过少,则应减量或停药。

3)硝苯地平:10mg,每6小时口服1次。

4)利托君:25mg+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滴速16滴/min,每分钟递加8滴,直至宫缩抑制,最大滴速不超过64滴/min,否则容易引起孕妇和胎儿的心跳加快。

5)硫酸镁:25%硫酸镁20ml+10%葡萄糖100ml静脉滴注,30分钟滴完。以后25%硫酸镁80ml+5%葡萄糖1000ml静脉滴注,以每小时1~2g速度维持。

(2)促进胎肺成熟:为防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以地塞米松5mg肌内注射,每天3次,连用3天;或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也可在羊膜腔穿刺行胎儿成熟度检查的同时,向羊膜腔内注入地塞米松10mg。

3.其他治疗。如果已经临产,分娩已经不可避免,则可行分娩。要注意在临产后慎用吗啡、哌替啶,以免抑制新生儿呼吸中枢。阴道分娩时行会阴切开可防止早产儿颅内出血,对于孕周比较早的胎儿,由于容易发生颅内出血,一般建议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妇产科疾病与病例解析 - 第一章 妊娠病理(上)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