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耐心培养,让孩子3岁以前养成好习惯1

孩子为什么喜欢吃零食

叛逆期案例

莉莉今年2岁多了,她特别喜欢吃零食。方便面、薯片、蛋黄派等都是莉莉的最爱,可是妈妈做的香喷喷的饭菜她却不喜欢吃。

一天中午,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妈妈夹了一些菜放在莉莉的饭碗里,然而,莉莉只是看了看,就跑开了。妈妈问她:“莉莉,你不好好吃饭又要去干什么?”莉莉回头告诉妈妈:“我要吃肠。”说着,莉莉已经拉开了放火腿肠的抽屉,伸出小手拿出了一根,又跑到妈妈面前,要求把肠衣剥开。妈妈知道莉莉一吃火腿肠肯定吃不了几口饭菜了,于是对她摆摆手,说:“不行,现在该吃饭了,莉莉乖,我们不吃火腿肠了,来,吃口菜。”见妈妈不让吃火腿肠,莉莉眉头一皱,就开始大哭大闹,甚至连一口饭菜都不吃了。无奈,妈妈又一次败下阵来,只好将肠衣剥开,将火腿肠放进了莉莉的嘴里。这下,莉莉眉开眼笑,不再哭了。

妈妈知道经常吃这些零食对莉莉的身体不好,但她担心莉莉哭闹不吃饭会更加影响她的健康。所以,妈妈很矛盾,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

妈妈要懂的心理学:吃零食是孩子的生理需求,但不能让它替代主食

孩子爱吃零食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说,吃零食是孩子的生理需求。再加上零食花样多、口感好,与一日三餐的主食不一样,更能激起孩子的食欲,带给孩子新鲜的感觉。因此,绝大多数的孩子都爱吃零食。顾名思义,零食就是正餐以外的食物。对于主食而言,它起着辅助的作用,能为孩子提供、补充少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处于发育期的孩子,胃容量比较小,并且活泼好动,吃一餐不足以维持到下一餐。而吃一些零食可以补充不足的热量和营养,保持身体活动所需的能量。所以,爸爸妈妈不必谈零食而色变,一概拒绝孩子吃零食。

然而,零食只是孩子获取营养的一条次要渠道,并不能够取代主食。在对待孩子吃零食这个问题上,妈妈不能对其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也不能让零食喧宾夺主,完全替代主食。可是,孩子这一阶段的心理就是“我喜欢吃什么就多多地吃”。在这一阶段,孩子没有丝毫的健康观念,有的只是对零食的贪欲,并且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大哭大闹,因此家长不得不满足其对零食的要求。就这样,有不少孩子因为吃了太多的零食而吃不下主食,长此以往,容易引起营养不良,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以及生长发育。对于1~3岁的孩子来说,父母仍然是主要的食物供给者。所以,在这个时期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吃零食习惯,不要等孩子长大以后再来禁止,因为那时就更难管制了。在孩子要吃零食时,妈妈应该在量上加以限制,在品种上进行选择。有心的妈妈不妨在上午的时候让孩子吃少许热量高的零食,比如,一块巧克力或者蛋糕,两三块饼干等;下午要让孩子多喝一些白开水,吃几种水果;晚饭过后,就不要再给孩子任何零食吃了,睡前可以让孩子喝一杯牛奶。

零食不一定不好,只要妈妈多用点心思,讲究方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观念和习惯,零食也可以吃得很健康!

叛逆期方法指导

方法一:掌握度,不让孩子大量吃零食

零食可以吃,但是不能一味地让孩子吃,要把握一个度。由于年龄小,孩子没有足够的自制力,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吃下大量的零食,很多孩子还喜欢边玩边吃,嘴巴一直不停。如果父母限制孩子吃,孩子还会大哭大闹,很多家长对此束手无策。对此,妈妈要避免将零食放在孩子能够接触得到的地方让他自由取用,这样既减少了孩子拿到零食却吃不上时的逆反行为,也能有效地控制孩子的零食量。

辉辉可喜欢吃零食了,以至于还不到3岁的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胖子。聪明的辉辉知道妈妈每次买回来的零食都会放在厨房的一个柜子里,他只要打开柜子的门,就能轻而易举地拿到美味的零食。

妈妈知道经常不加限制地吃零食对辉辉的身体是没有好处的,于是,妈妈改变了放零食的位置,使辉辉自己接触不到零食,也不在家里存放那么多的零食了。拿不到零食,当辉辉嘴馋的时候,他就会闹着让妈妈去买。看着辉辉渴望的眼神和馋乎乎的样子,妈妈实在不忍心拒绝。可将零食买回来了吧,辉辉就又会无节制地吃。有一次,辉辉玩完了玩具就嚷嚷着要吃饼干。妈妈看了一下表,再过半个小时就要吃午饭了,这时候如果让辉辉吃零食的话,那么待会儿他肯定又要不吃饭了。于是,妈妈只给了辉辉一块饼干。不一会儿,辉辉就吃完了,他还要吃。妈妈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方法,她拿着一个小闹钟,对辉辉说:“儿子,咱们马上就要吃午饭了,等到这个最短的针指向‘3’的时候,妈妈才会给你饼干吃。”辉辉自然很不乐意,尽管又哭又闹,但是妈妈坚持到了时间才给他零食吃,没有办法,辉辉只好作罢。

从那以后,妈妈就和辉辉商量好:只有最短的针指向“10”和“3”的时候,才有一定的零食吃。每当辉辉想要吃零食的时候,他就会瞧瞧表,看时针走到哪儿了。

案例中的妈妈让孩子养成了在固定的时间吃零食的习惯,使孩子快乐地期待吃零食时间的来临,这样就不会影响孩子吃正餐的食欲了。

营养学专家提醒,应该将零食也纳入孩子的饮食计划,吃零食的时间最好设在正餐前二至三小时,且供给量不要太多。这样的饮食结构,才能让孩子有好的胃口,使零食起到给孩子补充营养和能量的有效作用。

方法二:只为孩子选择既解馋又有营养的零食

吃零食,可以说是孩子的最爱,父母的无奈。2~3岁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吃过多零食对身体的危害,也无法抵挡得住零食的诱惑,因此常常为了零食而大哭大闹。而市面上所卖的零食大部分都是高盐、高糖、油炸、膨化之类,里面含有香料和其他添加剂,虽然香味浓郁,对肠胃的刺激性却很大,营养也基本没有。这些不健康的零食吃多了,肯定会对孩子的健康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

欣欣简直就是一个小馋猫,她吃零食的速度非常快,经常是10分钟一包干脆面,2分钟一块巧克力,15分钟一个冰激凌……看着欣欣津津有味地吃着这些零食不吃饭,妈妈的脑袋都发涨。

有一次,妈妈在网络上看到有的专家将零食分为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限制食用三个等级。于是,妈妈立即行动,根据专家的说法,将欣欣喜欢吃的棉花糖、薯片、巧克力派等列入了“限制食用”的范围,将这些零食统统收了起来,尽量让欣欣少吃,甚至不让她吃。像牛肉片、果脯、巧克力等是“适当食用”,每周只能让欣欣吃一到两次来解馋。而牛奶、葡萄干、面包等是能够“经常食用”的零食,可以让欣欣每天都吃。

在妈妈的严格管制下,欣欣养成了良好的吃零食习惯,不仅身体越来越好,也不再像以前那么胖,苗条了许多呢。

选择一些较为营养的食物作为孩子的零食,孩子不仅可以尝到想吃的甜味,也能摄取到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还能减少孩子因吃零食而产生的哭闹、不听话等行为。另外,父母不要给孩子吃难以消化的零食,也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像体积小的花生、糖果、果冻等,一定要在监护下才能吃,以免发生窒息引起意外。

方法三:不能将零食当做奖励孩子的工具,虽然那非常有效

父母千万不要将零食当成奖励品,作为安慰或讨好孩子的手段,让孩子养成以吃零食为“交换条件”的坏习惯。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一种错觉,认为奖励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在心理上产生一种错误认识:这些零食是可以经常吃的,并且很好吃。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想吃的时候吃不到这些零食,他就会大哭大闹,产生强烈的反叛心理。

2岁多的晓森是个十分淘气的孩子,为了让他乖乖地,妈妈经常用一些零食来使他不再捣乱或者停止哭闹。

一天上午,晓森将玩具、图书等东西扔得到处都是,妈妈收拾都收拾不过来。这可怎么办呢?妈妈只好故技重演,拿出几块糖来制止他随便乱扔东西的行为。晓森特别高兴,一把抓过糖,爬到沙发上吃了起来。晓森终于安静了,妈妈抓紧时间收拾已经凌乱不堪的房间。过了一会儿,晓森吃完了糖,他又开始无理取闹,将沙发上的抱枕扔在地板上之后,就撕茶几上的杂志玩。妈妈看到后很头疼,就又拿出了一块蛋糕让晓森吃。晓森看着面前的蛋糕摇摇头,说:“我要吃鸡腿。”妈妈知道晓森说的是昨天给他买的楼下小摊位卖的炸鸡腿,油性很大,妈妈不想再让他吃。可是看晓森的架势,假如不给他吃,他就会继续大闹客厅。无奈,妈妈只好下楼给他买。

就这样,如今的晓森特别会和妈妈“讨价还价”,每次妈妈要求他怎样去做时,他一定会趁机得到自己想吃的零食不可,得不到就大哭大闹。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假如父母喜欢用零食奖励孩子,那么孩子的零食消耗量会比不鼓励吃零食的孩子多出3倍。所以,父母在给孩子吃零食的同时必须遵守原则,不要动不动就用零食来让孩子听话,正如上面例子中的晓森,由于妈妈经常用零食来奖励他,导致他得不到想吃的零食时就大哭大闹,反而会激起他的反叛行为。

孩子偏食、挑食如何纠正

叛逆期案例

林林今年3岁了,妈妈感觉他现在变得特别挑食了。他自己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不喜欢吃的都不怎么吃。林林非常爱吃肉,不喜欢吃蔬菜。每次吃饭时都能听见他嚷嚷:“怎么又是芹菜,我不吃了!”“我不吃豆芽,太难吃了。”

有一天,奶奶包了猪肉白菜的包子,给林林送过来让他尝尝。只见林林拿起一个包子,从中间将皮剥开,露出里面的馅,然后专挑猪肉吃,一口白菜都不吃。妈妈看到了,提醒他:“林林,你怎么只吃肉不吃白菜呢?多吃蔬菜不容易生病。”说着,妈妈拿起小勺子准备将白菜送进林林的嘴里。林林却摇摇头:“不要,我不吃白菜,不好吃。”妈妈继续劝他:“乖,听话,把嘴张开,妈妈喂喂。”“不要,不要,坏妈妈。”说完,林林扔下手中的包子快速地跑开了。

奶奶见状,拿着一个包子追上去,对林林说:“宝贝,来,奶奶给你挑里面的肉。”妈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皱起眉头对奶奶说:“妈,别惯着林林了,吃点白菜容易消化吸收,总是吃肉他会营养不均衡。现在,他已经养成了偏食、挑食的坏习惯,以后就不好改了。”

奶奶却不以为然:“小孩子嘛,想吃什么就让他吃什么呗。他爸小时候和他一样,也是爱吃肉,这样身体才能长得壮实呢。”说完,奶奶就继续给林林挑肉吃。妈妈对此无可奈何。

妈妈要懂的心理学:孩子挑食,缘于口味的不断发展,妈妈不必强行改变

如今,偏食、挑食是很多孩子共有的毛病,如果不及时矫正,不仅会导致孩子摄取营养不足,严重影响他的生长发育,还会使他养成任性、执拗的坏习惯。有些孩子吃饭挑食,任凭妈妈怎么劝都无济于事,对此她们深感头痛不已。

孩子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呢?还不如1岁大的时候呢,给什么吃什么,拿起奶瓶就“吱、吱”地喝个没完。的确如此,孩子1岁大的时候,吃喝一般不这么挑剔,给什么吃什么。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味觉不断发展,也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什么合他的口味,什么不合他的口味,他比妈妈都要清楚。当食物不合他的口味时,他就会通过不断发展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以示“抗议”,以期妈妈做出改变,顺应他的要求。其实这正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正常心理表现,妈妈不必强行改变孩子,只要注意避免孩子养成挑食的习惯就可以了。有的父母经常动用武力喂食,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认为吃饭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势必会产生强烈的反抗行为。

因此,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下,想让孩子不偏食、不挑食,千万不可以用逼迫的方法,一定要抓住孩子的心理进行潜移默化地诱导,逐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大多数孩子心里的想法就是:我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什么好吃我才吃什么。如此一来,对于爱吃的东西,孩子就会忍不住多多地吃,那些不爱吃的东西呢,可能一点儿也不吃,而家长却急于改变这种状况,因此吃饭时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战争常常不断。

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孩子注重口味,家长注重营养均衡。分别站在对方的角度,谁都没有错,那么错误的是什么呢?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那么,究竟如何纠正孩子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呢?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改变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为孩子做不偏食、不挑食的好榜样。其次,从小就每日定时吃饭,鼓励孩子品尝多种多样的食物,避免形成偏食、挑食习惯。再次,孩子不喜欢吃的饭菜,可以先让他试着吃一点儿,慢慢适应,但不要强迫。

除此之外,父母也要合理安排孩子吃零食的时间,控制吃零食的量,千万不要利用零食或者快餐来引诱孩子进食,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因为孩子一旦知道不吃饭还有零食吃,那么他吃饭时挑三拣四也就不足为奇了。

叛逆期方法指导:

方法一:改善烹调技术,不喜欢吃的食物也美味

许多孩子偏食、挑食是由于某些食物难吃而令他难以下咽。针对这种情况,妈妈要改善烹调技术,同样的食材变换不同的做法,使食物的色、香、味俱全。这样,只要食物美味,孩子就会吃得津津有味,而母子间关于偏食、挑食的战争也会少很多。

3岁的悦悦是个嘴特别刁的孩子,她咸的不吃,辣的不吃,稍微有点特别味道的也不吃。然而,妈妈是很聪明的,她总是花心思改变食物的做法,每天都能让悦悦吃到可口、营养丰富的饭菜。

悦悦嫌鱼腥味太重,总是拒绝吃鱼,妈妈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些资料,知道了加柠檬或者姜片能够很好地去掉鱼腥味,这下,悦悦也爱吃鱼了。有一段时间,悦悦一口鸡蛋都不吃,妈妈就把生鸡蛋打散和面粉拌在一起,做成鸡蛋面条或者煎成鸡蛋饼,悦悦吃得可带劲了;由于胡萝卜有股特殊的味道,悦悦不喜欢吃,妈妈就将胡萝卜剁碎与肉馅搅拌均匀,包成水饺、馄饨或者珍珠丸子,这样,悦悦就没办法将胡萝卜挑出来了;黄瓜的味道不受悦悦的青睐,妈妈就将黄瓜和玉米一起放进榨汁机里,做成香喷喷的玉米浓汤;悦悦受不了地三鲜里的辣椒,妈妈每次做这道菜时,都会彻底地把青椒内部清理干净,再用水泡过才下锅炒……

通过这些方法,悦悦所吃的饭菜总是既营养又丰盛,母女之间也没有因挑食的问题而起过争执,这完全归功于妈妈育女有方。

饭菜的温度、外观和味道都会直接影响孩子对它的食欲,而强烈的好奇心往往可以促使孩子尝尝新的食物。因此,妈妈在做饭菜时要变换品种以及烹饪方法,注重菜肴搭配。这样一来,孩子偏食、挑食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方法二:循循善诱,让孩子吃下他不喜欢吃的食物

日常生活中,父母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某种食物不好吃或者有什么特殊味道之类的话,不然,孩子就会在潜意识里认为那种食物很难吃,因而不吃。所以,父母应该循循善诱,多给孩子讲一讲这类食物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等等,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吃下他不喜欢的食物。

峻峻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总是挑食,自己不想吃的东西就不吃。对此,妈妈总能想出办法来“搞定”他。

峻峻不喜欢吃韭菜,每次看到韭菜就会皱起小眉头。有一次,峻峻在外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回来后直说肚子饿了,妈妈就将刚做好的韭菜鸡蛋端给他吃。峻峻夹起韭菜就着米饭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妈妈没想到平时峻峻最不爱吃的韭菜这会儿居然吃得这么有滋有味,于是暗自思忖,得出这么一个结论:饥不择食。之后每次吃饭时,妈妈就会先将峻峻不喜欢吃的菜放到桌子上,这时候峻峻的肚子饿,任何食物都能吃得下,即使是不太喜欢吃的东西也会觉得味道不错。时间长了,峻峻就慢慢地适应了各种食物的味道。

爷爷嫌羊肉有膻味,从来不吃。每次吃羊肉时,爷爷就会说:“羊肉太膻了,我闻见那个味就想吐。”听了几次之后,再吃羊肉时,峻峻也嚷嚷着羊肉膻。

一天中午,妈妈准备了火锅,其中有涮羊肉。峻峻看到后就不吃了,妈妈问他原因,他说有味很难闻,也不好吃。妈妈告诉峻峻:“羊肉很好吃,况且这火锅里面放了些啤酒,羊肉的膻味就被啤酒给吸掉了。”尽管妈妈这样说,但峻峻就是不吃。

从那以后,只要吃羊肉,妈妈就会边吃边称赞:“哇,这羊肉太好吃了,我们都喜欢吃。”然后,妈妈再让峻峻尝一尝。几次过后,峻峻不再排斥羊肉,也能吃一些了。

另外,妈妈也必须注意不要在无意中纵容孩子挑食,千万不要在每次吃东西之前问孩子:“你喜欢吃这个吗?”“你喜欢吃什么呀?”这些问题很容易给孩子挑食的机会。在孩子不吃某些东西时,妈妈也不要担心他挨饿而立刻为他准备别的食物,避免孩子挑食的行为得逞。

方法三:为吃饭增添趣味性,让吃饭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为了吸引孩子的兴趣,父母可以在食物上做点装饰,比如,将炒饭加入青菜、番茄酱等使颜色稍微有些变化;将食材做成漂亮可爱又能用手抓着吃的形状等。只要父母多花些心思,就可以带给孩子新奇有趣的感受,这样,他就不会再偏食、挑食了。

2~3岁的孩子喜欢模仿,父母做什么时他也想尝试一下。所以,妈妈不妨让孩子参与做饭的过程,带他一起去市场买菜,并请他帮忙提回家。吃水果时,也要让孩子动手清洗。妈妈做饭时,可以让他帮忙拿作料、调味品等。孩子会因为自己动手参与了制作食物的过程而欣喜不已,从而更加喜欢吃那些食物。

还有,孩子很喜欢得到别人的夸奖,父母可以在偏食、挑食的孩子面前大力称赞一番不挑食的孩子,促使孩子因羡慕而积极地效仿。需要注意的是,在树立效仿的榜样时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情绪,避免产生嫉妒心理。例如,小明不喜欢吃生菜,而他的表妹小芳喜欢吃生菜。父母就可以在就餐吃生菜的时候说:“你妹妹小芳真是个好孩子,爱吃生菜,又健康又聪明。我相信明明也会像妹妹一样,喜欢吃生菜的。”这样的说法既使小明有了效仿的榜样,又不会让他的心理遭受打击。

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

叛逆期案例

雅雅今年2岁了,她长得非常瘦小,原因就在于她经常不好好吃饭,要么对饭菜挑挑拣拣,要么边玩边吃,有时候甚至根本就不吃。

这天中午,要吃饭了,可雅雅仍然抱着皮球看电视,任凭妈妈怎么喊她吃饭,她都充耳不闻。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妈妈只好把雅雅抱到餐桌前,让她坐在小凳子上。可是,雅雅一下子又站了起来,把球扔了出去,然后跑着捡球。妈妈皱起了眉头,将饭菜盛在雅雅专用的小碗里,然后端着饭菜追雅雅:“来,宝贝,吃一口。”雅雅呢,却毫不领情,一边扭头跑,一边嘴里抗议:“我不要,不吃,不吃!”雅雅躲到哪儿,妈妈就追到哪儿,母女大战经常这样上演。终于,雅雅被妈妈逮到了,她才会不情愿地吃上几口。刚开始吃的时候,雅雅还老老实实地往肚子里咽,后来就不行了,总是用舌头将妈妈喂到嘴里的饭菜顶出去。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妈妈端着的小碗里仍然剩着很多的饭菜。妈妈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将饭菜收了起来。下午两点多,雅雅饿了,放在茶几上的零食成了她的美味佳肴,不需要人追着喂,雅雅就拿着那些零食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为雅雅不好好吃饭这件事情,妈妈可头疼了,很担心雅雅会因此而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发育。可是,妈妈不知道怎样才能让雅雅把饭菜给咽下去,从而让她的身体不再瘦小。

妈妈要懂的心理学:孩子容易把吃饭当玩游戏,妈妈要将计就计

日常生活中,孩子吃饭时不专心,一顿饭下来没吃几口的现象特别多,无论妈妈用什么样的方法威胁利诱,但是孩子仍然一口饭菜也不肯吃,时不时还耍点小脾气。对此,妈妈看在眼里,既生气又心疼,担心孩子营养不良。

孩子为什么总是不好好吃饭呢?根据2~3岁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条:其一,孩子不肯在吃饭的时间里乖乖地吃饭,与孩子肚子不饿有直接关系。“肚子饿了,便想吃饭”,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假如孩子根本就不饿,你再怎么劝他,他都不会好好吃饭。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根本就不明白食物对身体的重要性,不饿他就不吃,不会像大人们那样即便不怎么饿,但是在吃饭时间也会象征性地吃上一些。针对这种情况,妈妈完全可以通过限制孩子的零食量,严格控制就餐时间等方式来进行调整。即使孩子耍赖,妈妈也要坚持,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慢慢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其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容易把吃饭当做一种游戏,只要不是明显感觉到饿,就会表现出吃不吃都无所谓。在孩子的确饿了,或者心情好的时候,就玩一下吃饭的游戏,吃几口饭菜,而一旦他不想玩这个游戏了,就会出现边吃边玩、边吃边看电视等一系列不老实的行为。因此,许多孩子“不好好吃饭”的原因多数是想通过与妈妈的对抗行为来达到游戏的目的,他同样会把这种对抗当做一个游戏。针对这种情况,妈妈要将计就计,充分利用孩子的游戏心理,把吃饭这种行为转化为一种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快快乐乐地把饭吃下去。

另外,妈妈要学会调整吃饭时的气氛,切记不要在吃饭时训斥孩子。应该谈论一些与食物有关的有趣的话题,无论吃什么都表现出吃得很香、很满足的样子,勾起孩子的食欲。如此一来,便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食物的态度,使孩子逐渐好好吃饭。

叛逆期方法指导:

方法一:借机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

2~3岁的孩子吃饭不老实,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产生了独立进食的要求,想学习着自己吃饭。而父母呢,对此却浑然不知,坚持一口一口地对孩子进行“填鸭”,遭遇孩子的抗拒后就抱怨孩子不好好吃饭。其实,这也是孩子学习自己吃饭的大好时机,父母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机会,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

小胜快2岁了,妈妈发现,他现在越来越不老实,每当喂他吃饭的时候,他都会抢夺自己手里的勺子或者碗。假如不给他,他就把头扭来扭去不肯吃饭。

每当这时,妈妈就会把勺子递给小胜,在一旁帮他扶着碗,避免他把碗弄倒,饭菜洒在桌子上。害怕小胜会不小心把碗摔坏,妈妈还特意为他买了一只不锈钢的碗,这样无论发生任何意外小胜都不会把碗摔烂了。当然,小胜也经常会弄脏衣服、桌子以及地板,妈妈就给他穿上一件小围裙,餐桌上铺了桌布,地板一擦就干净。最令妈妈担心的就是光靠小胜自己会吃不饱,所以,只要他一放下勺子,妈妈就会一口一口地喂他,让他吃饱吃好。在小胜拿起勺子几分钟之后,他就累了不再愿意自己吃了,妈妈就不再勉强他继续了,不然会令小胜挑食、拒食。

在小胜有了自己学习吃饭的自由后,他在吃饭的时候就更加配合妈妈了,总能开心地将饭菜很快消灭干净。

因此,在孩子着急地把手伸出来抓勺或者碗时,妈妈不要认为孩子来抢这些东西是在捣乱,那真是太冤枉他了,他只不过是想学习自己吃饭而已。妈妈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让“不听话”的孩子慢慢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慢慢学会主动面对生活。

方法二:不能让孩子边吃边玩,要逐渐培养他的好习惯

许多孩子不好好吃饭,主要是养成了边吃边玩的不良习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没有科学地喂养孩子,没有为孩子建立有节奏、有规律的饮食习惯;有些父母过分迁就孩子,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还有些父母没有对孩子进行良好的餐桌礼仪教育。如此一来,孩子就容易在父母眼中变得“叛逆”、“不听话”,所以,在孩子吃饭时,一定要让他正儿八经地吃,逐渐养成好习惯。

3岁的萍萍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将吃饭当成游戏,总是不好好地吃。然而,妈妈很聪明,总会有“搞定”萍萍的小妙招。

一天中午,妈妈将饭菜做好,该吃饭了,萍萍却仍然玩她的积木。妈妈对萍萍说:“宝贝,要吃饭了,咱们把积木收起来吧。”“不嘛,我还要再玩一会儿。”萍萍头也不抬很不乐意地说。“那好吧,再玩5分钟,5分钟之后必须过来吃饭。”妈妈给萍萍下达完“命令”,就去准备桌椅碗筷了。

5分钟过去了,萍萍还没有放下手中的积木。妈妈端了一只小碗,走到萍萍面前,看着她说:“嗯,这蛋羹好香啊,哪个小朋友想吃香喷喷的蛋羹了?如果没有人吃,我就要吃光了。”萍萍立刻将积木扔在了地上,快步跑过来说:“我的,我的,我要吃蛋羹。”妈妈将碗放在餐桌上,拿来一只小软勺递给萍萍,让她自己吃。可是,吃了还没一半,萍萍又开始不老实了,围着桌子跑来跑去。妈妈知道萍萍喜欢学着别人的样子做事情,也喜欢听别人夸奖她。于是,妈妈说:“哟,爸爸坐在凳子上开始吃饭了,真好,我还没坐下呢,我应该向爸爸学习。”说着,妈妈坐在了凳子上,接着故意问:“还有哪个小朋友没有乖乖地坐下来吃饭呢?”萍萍看到爸爸妈妈都端正地坐在凳子上,也模仿着坐了下来。

就这样,在妈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萍萍逐渐养成了乖乖吃饭的好习惯。

在吃饭时,妈妈要尽量地排除可能引发孩子玩的因素,比如,将看电视与吃饭的时间错开,当然这也需要父母以身作则。另外,所有的家庭成员也都应遵守餐桌上的规矩和礼仪,让孩子感受到吃饭不仅是在用餐,而且是在愉快地享受用餐时光。这样一来,孩子慢慢地就不会再叛逆,而会好好地吃饭了。

方法三:不娇惯溺爱,必要时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

许多孩子叛逆,不好好吃饭,大多是由于长辈们的娇惯和溺爱。所以,想要让孩子老老实实地吃饭,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于孩子的叛逆行为,一定要加以纠正,绝不能盲目地妥协。必要时,完全可以进行适当的惩罚,以免孩子变本加厉地叛逆。

今年刚满3岁的聪聪是家里的独生子,大家都十分宠爱他。然而,正因为如此,聪聪吃饭时总是不好好吃,自己会用勺子、筷子却非要让妈妈喂着吃。有时候妈妈不喂他,他就会又哭又闹,并且以不吃饭来威胁妈妈。

一天晚饭时,聪聪又闹着让妈妈喂。妈妈让他自己吃,聪聪就不高兴了,跑到客厅里去玩,任凭妈妈喊了好几次,他就是不到饭桌旁吃饭。要是以前,妈妈肯定端着碗过去喂聪聪了,可是,这次妈妈决定下“狠心”治一治他。妈妈告诉聪聪:“你再不过来自己吃饭就没有饭菜了,再饿我也不管你。”聪聪假装没听见,仍然玩自己的。

大人们吃完了,妈妈就把饭菜直接收走,连零食也藏起来了。爸爸心疼聪聪,对妈妈说:“劝劝他让他吃点吧,那么小,别饿坏了。”“没事,小孩子饿上一顿也没有关系。”妈妈坚持着。到晚上快要睡觉的时候,聪聪饿极了,自己找东西吃,可是什么都找不着。直到饿得哭了起来,妈妈也没有管他。

第二天,聪聪就老老实实地自己吃饭了。

很明显,聪聪就是因为妈妈平常太娇惯他了,才变得那么不听话。所以,当孩子与大人对着干时,大人们一定不能妥协,不然就会前功尽弃。另外,也一定要和家里的其他人都讲好,大家行动一致,没有一个人和孩子站在一边,他的对抗行为才会收敛。

2-3岁叛逆期,妈妈要懂的心理学 - 第一章:耐心培养,让孩子3岁以前养成好习惯1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